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

ID:48760775

大小:2.1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1-22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_第1页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_第2页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_第3页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_第4页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光学实验主要内容简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简介1881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A.A.Michelson)为测量光速,依据分振幅产生双光束实现干涉的原理精心设计了这种干涉测量装置.迈克耳逊和莫雷(Morley)用此一起完成了在相对论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的“以太”漂移实验.迈克耳逊干涉仪设计精巧、应用广泛,许多现代干涉仪都是由它衍生发展出来的。实验目的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结构和调节方法。观察定域干涉条纹,测量钠光的波长。增强对条纹可见度和时间相干性的认识。半透半反膜补偿

2、板实验原理迈克耳逊干涉仪产生的干涉,与M1、M2之间的空气薄膜产生的干涉一样。图1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原理图d11’22’实验原理钠光灯dM2'SM2G1G2E1212半反射层KM1图1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原理图迈克耳逊干涉仪产生的干涉,与M1、M2之间的空气薄膜产生的干涉一样。实验原理薄膜等倾干涉是分振幅干涉。设薄膜上下表面平行。如图2a1与a2的光程差为dSa1a2iDABnC图2面光源产生的等倾干涉即入射角相同的点的光程差L相同,故称等倾干涉。干涉图样为同心圆。(明条纹)(暗条纹)实验原理条纹特点1、i越小,级次

3、越大,i=0时级次最高。2、d增加时条纹涌出,d减小时条纹淹没。针对i=0的中央条纹,当d增加(减小)半个波长时,便有一个条纹涌出(淹没)。设涌出或淹没的条纹数N,则λ=2Δd/N.3、d增大时条纹变细变密,d减小时条纹变粗变疏。实验原理利用薄膜等倾干涉测波长干涉图象中,随着d的增大或减小,条纹从中心“冒出”或向中心“缩入”。设M1移动d时,K的变化量为N则数出N个条纹对应的d,即可求出波长。实验仪器观察屏分光板补偿板全反镜粗调手轮细调手轮竖直调节螺丝水平调节螺丝实验仪器主尺粗动手轮读数窗口微动手轮最后读数为:33

4、.52246mm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 (技能训练的重点)1、光源的调节放置好钠光灯使光源和分光板G1、补偿板G2及反射镜M2中心大致等高,且三者连线大致垂直于M2镜。适当调节光源及扩束透镜的位置使得在E处视野可看到均匀的亮斑。2、等倾干涉条纹的调节1)转动粗动手轮,尽量使M1、M2距分光板后表面的距离相等。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2)在扩束透镜和分光板之间,放置笔尖,用肉眼直接观察笔尖多个投影,调整M1反射镜(或M2反射镜)镜后螺丝,使笔尖2个投影重合,即可观察到等厚条纹。3)调整M2反射镜微调螺丝,使条纹变粗、弯曲,直至成

5、圆环形。若条纹对比度(反衬度)下降,可略微调整丝杆,移动M1反射镜,使条纹对比度改善。4)上下晃动眼睛调节M2反射镜的垂直拉簧微调螺丝,左右晃动眼睛调节M2反射镜的水平拉簧微调螺丝,反复细致地调节,使圆环形等倾条纹大小不因观察位置而变(即无吞吐现象)为止。5)测量前应转动微调手轮,移动M1反射镜,观察等倾条纹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一段区间,以利完成测量。等厚干涉条纹等倾干涉条纹与重合条纹的可见度问题使用的光源包含两种波长λ1及λ2,且λ1和λ2相差很小。1、当光程差同时为两种波长λ1及λ2的半波长整数倍,即L=mλ1/2=

6、nλ2/2,此时两个波长的亮纹叠加,可见度最佳;2、当光程差为L=mλ1/2=(n+0.5)λ2/2时,两种光产生的条纹为重叠的亮纹和暗纹,使得视野中条纹的可见度降低,若λ1与λ2的光的亮度又相同,则条纹的可见度为零,即看不清条纹了。所以在移动M1以增加(或减小)光程差时,可见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最佳到最差,由最差到最佳。3、当光程差接近零时,可避免第二种情况的发生,可视度较佳。相干性问题(时间相干性)相干性是光源相干程度的一个描述.为简单起见,以入射角i=0作为例子,讨论相距为d的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的干涉情况.

7、这时两束光的光程差L=2d,干涉条纹清晰.当d增加某一数值d′后,原有的干涉条纹变成一片模糊,2d′就叫作相干长度,用Lm表示.相干长度除以光速c,是光走过这段长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相干时间。实验内容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钠光的波长转动微动手轮观察干涉条纹的“冒出”或“缩进”现象,记录干涉条纹“冒出”或“缩进”50条相对应的M1反射镜的位置d,连续测10组数据。自行设计数据表格。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波长的不确定度,正确表示实验结果。优点:保持了多次测量的优点,减少了随机误差。逐差法计算简便,可随时“逐差验证”,及时发现数据

8、规律或错误数据。适用条件:要求自变量等间隔变化,函数关系为线性。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逐差法是将测量得到的数据按自变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后平分为前后两组,先求出两组中对应项的差值(即求逐差),然后取其平均值。2、求逐差:1、将数据分为两组3、求差平均:绝对不许用手触摸各光学元件,也不许用任何东西擦拭。为了使测量结果正确,必须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