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雅而不高” (2).ppt

2论“雅而不高” (2).ppt

ID:48801350

大小:46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1-25

2论“雅而不高” (2).ppt_第1页
2论“雅而不高” (2).ppt_第2页
2论“雅而不高” (2).ppt_第3页
2论“雅而不高” (2).ppt_第4页
2论“雅而不高”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论“雅而不高”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论“雅而不高”课堂导入同学们:1.你们理解什么是“雅而不高”吗?2.生活中发生在你们身边的“雅而不高”的行为现象有哪些?能列举一些出来吗?学习指导1.速读课文,将文中所列举的社会现象罗列出来。2.找出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作者观点。3.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分析这些对比对论证“雅而不高”起了什么作用。1、作者写作此文时关注了哪些社会现象?A、自选超市,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B、空调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C、公寓楼内,大吼大叫;D、出行轿车,一路车笛长啸;E、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F、遮口剔牙,却烟雾喷人;G、雅兴高歌,却出粗口。

2、2、这些社会现象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问题?A—D四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体现我们物质文明的硬件建设上去了,而体现我们精神文明的软件建设还是落后,也就是软硬“两张皮”;E—G三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很文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暴露无遗,也就是表里“两张皮”。3、这种社会问题的实质原因是什么?A、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B、缺乏学识修养,但又自以为是。4、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方法在哪?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其首要条件是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必须协调一致。课文主旨:全文从当前人们常讲的“高雅”说起,针对现代生活实际

3、,提出了“雅未必高”的看法。接着,列举大量的社会现象,并剖析它们的实质原因,从而揭示了“高雅”概念的真正内涵;同时提出要想做到“雅而且高”,就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么,首先要让我们的物质环境与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小结思考问题1:文中提到“雅”“高”“俗”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雅”:指各种体现物质文明进步的现象和事物。“高”:指高尚的、文明的行为和风尚。“俗”:指粗俗的、平庸的道德行为和修养。三者关系:“高”“雅”可以是“高”“雅”并举,也可以是“雅而不高”;“雅”“俗”可以是“俗中大雅”,也可以是“雅得太俗”。衡量的标准是看人

4、们的文化底蕴如何。问题2: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例子并说明其作用。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①自选超市明示不许品尝与有人偏下手抓②封闭空调车上与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③住公寓楼与在楼内大吼大叫④出行坐车与一路车笛长啸⑤档次品位常挂嘴边与洋话国骂各尽其用⑥遮口剔牙与烟雾喷人⑦雅兴高歌与粗口迭出……把《儒林外史》中“雅得太俗”的矫揉造作之徒和推行白话文而成“俗中大雅”的胡适进行对比。对比论证请同学们细心思考自己平时有没有“雅而不高”的行为?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课后把它写成一篇600字的小文章。讨论与巩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