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doc

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doc

ID:48893086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05

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doc_第1页
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海南澄迈二中历史组姓名:李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令中国人引之为自豪。而对于文化这个作为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总和,其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统一整体,文化包含有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其价值取向是作为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标准核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如同这古老的国度一样博大精神,并且是不断演变、发展、完善的,如果说追溯其根源所在那要算到《周易》。在《系辞·上》说:“夫《易》者何为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而“《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2、(《系辞·下》)。可以说《周易》是研究宇宙发展规律的学问,在书中阐述了宇宙自然法则一贯真理。那天道观的涵义是什么呢?在《周易》中又如何体现的?其又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取向的呢?可以说《周易》中多次提到天和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从时间和宇宙本质上看,《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天地,然后生万物。”(《系辞·下》)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极为相似,“生生”即为道。而对天,《周易》也进行阐述。《易经》在《说卦传》中阐明天人关系,将天的法则定为阴阳,将天地法则定义

3、为柔与刚,将人的法则定义为仁与义。阴阳是气体,凝集成柔与刚的形体,仁是柔和的德性,义是刚直的德性,因而八卦兼备天地人三者的道理。在《周易》中把天道观至于首位,然而围绕天道观,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同时提出“刚健”观念,认为天是运行不息的,故称为健,人也应当效法天的“健”而自强不息。在《周易》中虽然设计了六十四卦序,以乾坤为始,以未济为终,说明宇宙“生生”是有序的,这种变化是个大循环,即六十四卦的反复演化,但乾坤为首卦,强调天道的特点是乾健,地道的特点是坤顺,提出君子之德,再次把天、人、道三者联系起来,使万事万物都能像天地道那样包容一切。而人在天、地、道面前,要善于把他们

4、统一起来,把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统一起来。同时“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这似乎把一切人际关系都与天道相结合起来了,天道成了社会存在的基础,因此出现圣人崇拜的理想人格,“天地与我并作,万物与我齐一”,同时圣人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这种人生理想境界是激励着后代君子去追求的。《周易》的天道观影响着后代。《周易》以独特的天道观,对自然万物的理解,提出了人在天、道面前如何给自己定位,这种观念、理念意志的形成是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个雏形,而

5、儒家文化就是吸取了《周易》的精华并把其明显化。其天道观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始终坚持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很奉信天命“吾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孔子从“生生谓之易”中悟出天道的道理。人对天的信奉以敬畏的心态来对待,但并不是一味地沉迷于信奉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人与天、道是同在,而天地是道的本源,对天的回应是人在实践中修道即修德。正如《易经》里将天、道、人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孔子将自然伦理化,从而使天地人三者才在伦理上统为一体。对伦理道德的信奉是对天的信奉,这是孔子对自然法则的信奉的表现,用德来实现自己真正的“知命”、“顺天”,对天的回

6、应。从孔子本人一生所追求来看《论语》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生命境界的完美追求,是一种对天道信奉的自我追求和完善。因此在孔子的道德核心里以“仁”作为儒家的核心主宰。“仁者爱人”这不仅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道”的追求,因为对道德的持有,正是上天赋予人的使命,这是无法抗拒的,而且除了“道”用来自身自律外,并希望用“道”来对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特别是最高统治阶级的规范。以“君子修德”作为社会上道德行为规范的评判标准。正如《易经》中的“天道人”的完美统一一样。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们尽量做到这点,并

7、且以此去建构自己的人生图景和社会理想。那么正因为受天道观的影响,儒家对天道的信奉,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对道的实施信奉外,还主张入世精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天所赋予的使命,有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这样的理想抱负和豪情壮志。并且认为只要能实现“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和自身修身养性的追求,这就达到了天道人的统一,“万事万物与我”的完美统一的境界,也是实现对天道回应由外在形式转化为自身内在形式的要求。这种观念对古代中国影响深远。对儒家本身来说,儒家学派后来都十分重视天道观,重视现世中对德的修养,同时有救济天下为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