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3).ppt

雨霖铃 (3).ppt

ID:48908485

大小:1.36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0-01-28

雨霖铃 (3).ppt_第1页
雨霖铃 (3).ppt_第2页
雨霖铃 (3).ppt_第3页
雨霖铃 (3).ppt_第4页
雨霖铃 (3).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雨霖铃 (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雨霖铃柳永一、简介引入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

2、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二、朗读并赏析1逐句赏析上片(1)寒蝉凄切,寒蝉凄凉

3、急促地叫着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骤雨初歇。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分析: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试想: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这时节,动人的愁思将怎样地抒发出来呢?(2)都门帐饮无绪,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思喝酒留恋处兰舟催发。留恋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出发分析:接着写“帐饮无绪”

4、,写“兰舟催发”,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理活动。于是这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下面作者又是怎样进一步地抒发情怀呢?(3)执手相看泪眼,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双眼竟无语凝噎。竟哽噎着(连半句话也)没有说噎:阻塞。语:动词,说。分析: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

5、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以上是实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4)念去去、千里烟波,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看尽千里烟波千里:极言路途之远。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暮霭沈沈楚天阔。傍晚,空阔的天地间云气沉沉烟雾笼罩分析:结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这里,一个“急”字,紧扣上文的“无绪”,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念”字贯注到下阙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小结: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分析: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上看,

6、上阙扣住“别”字,由出行到“帐饮”,到“催发”,到“执手”,到“遥念”,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痛苦。上片,离别中悲痛:饯别景----饯别宴---饯别情----饯别景寒蝉、长亭、骤雨---帐饮---泪眼、凝噎--烟波、暮霭3、逐句赏析下片(5)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伤:动词,忧愁、忧思,这里作意动,以……为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叫人)怎能忍受这冷落的清秋时节堪:承当、忍受。清秋:凄凉清苦的秋天。分析:起笔紧承上阙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再用“更那

7、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作者驰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6)今宵酒醒何处?今夜酒醒时(身在)哪里,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许在)杨柳岸边(面对那)晨风和残月晓:早晨。分析: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景色原本暗淡,悲凉的心情随着星

8、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