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ppt课件3(3)---副本.ppt

《雨霖铃》ppt课件3(3)---副本.ppt

ID:52245215

大小:2.2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03

《雨霖铃》ppt课件3(3)---副本.ppt_第1页
《雨霖铃》ppt课件3(3)---副本.ppt_第2页
《雨霖铃》ppt课件3(3)---副本.ppt_第3页
《雨霖铃》ppt课件3(3)---副本.ppt_第4页
《雨霖铃》ppt课件3(3)---副本.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雨霖铃》ppt课件3(3)---副本.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雨霖铃柳永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

2、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3、请划出文中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并细细体味。根据问题,自行研读: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3.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

4、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难)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思念苦)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别后情景伤离别词

5、作思路梳理1.景语:寒蝉、长亭晚骤雨歇烟波暮霭晓风残月勾勒环境渲染气氛别后去向别后情景离别前别后2.情语: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清秋伤别良辰好景情事情态点旨别后生活离别时别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不止以寒秋、昏暮、急雨烘托“都门帐饮无绪”的悲苦凄凉气氛,而主要在于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漂流着一叶行舟,行舟里面的孤寂行人,以及

6、行人无比寂寥怅惘的内心。)融情入景虚实相生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惆怅晓莺残月——韦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原为西南风长逝人君还——曹植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词人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了“清秋

7、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清代冯煦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