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孤雁、鹧鸪古诗.doc

蝉、孤雁、鹧鸪古诗.doc

ID:48953410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蝉、孤雁、鹧鸪古诗.doc_第1页
蝉、孤雁、鹧鸪古诗.doc_第2页
蝉、孤雁、鹧鸪古诗.doc_第3页
蝉、孤雁、鹧鸪古诗.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蝉、孤雁、鹧鸪古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蝉》《孤雁》《鹧鸪》教案海门实验初中金奕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描写的对象和表达的情感2.学会本文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感受祖国灿烂的名族文化二、教学重点:了解古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三.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首古诗。二.读准字音垂緌饮清露()非是藉秋风()鸣噪自纷纷()暖戏烟芜锦翼齐()鹧鸪()三.赏析古诗(一)师生共赏《孤雁》这首诗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

2、念群。(首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颔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颈联)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尾联)1.大声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描写的内容,可以有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只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想念并拼命追寻它的同伴,昔日的同伴都在万里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来同情我这只孤单的离群之雁呢?孤雁望尽天涯,似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不停呼唤,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叫声。但一群野鸭全然不懂我的悲伤,纷纷鸣噪不停。2.文中出现哪些动物?孤雁、野鸭3.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表现在哪里?格式:这是一只

3、的孤雁(野鸭),从可以看出。A.孤雁:①“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看出它的悲伤、孤单、执着!②“一片”和“万重”在对比中突出孤雁的孤独、寂寞。“孤单的雁子,和雁群相失在万重天空中,天高路远,去何处寻找同伴呢?”看出它的迷惘、无助和焦急。③“谁怜?”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觉得它可怜?④“望尽天涯,好像看到看见那失去的雁群,不停地呼唤,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所以它们不停地呼唤、不停地追寻,看出他们的执着,对同伴的想念。“似、如、”一切都是它的幻觉,原来它一直被思念的痛

4、苦煎熬着。野鸭:热闹、快乐、缺乏同情心、4.既然是在写孤雁,为什么全诗最后还要写野鸭?孤雁思念同伴的感情是那样浓烈、内心是那样悲伤、寂寞、无助,但野鸭全然不懂,纷纷自得其乐地叫个不停,衬托它们的缺乏情感。5.诗人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背景助读:安史之乱以后,四川政局动荡,杜甫带着家人漂泊,远离亲人和朋友。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本文表达的就是离乱、漂泊中失群之人的情感,读诗学会知人论世。格式:本文借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6.总结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借

5、物抒情:通过对物品的描写或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意愿或者情感。7.齐读诗歌(二)牛刀小试:赏析《蝉》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子节奏2.体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教师提示:(小组讨论、交流)①诗歌一、二两句从哪些方面介绍蝉的特点,请简要分析。②思考:“高”在文中有哪些含义。③三、四两句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道理?格式:本文借告诉人们的道理。3.小结: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廉洁的形象,让

6、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次朗读这首小诗。(三)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鹧鸪》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注解:①暖:鹧鸪性喜暖,畏凉;②锦翼齐:羽毛鲜艳美丽而整齐;③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相传屈原长期流放在这一带;④乍:刚刚。1.根据课下注释和ppt注解,理解课文大意,并完成第二题。(小组合作完成)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进行详细的描绘,而是

7、通过描写鹧鸪的习性、外貌,将它和山鸡类比,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和“鹧鸪的哀啼”既容易触发游子的羁旅愁绪,又给诗歌点染一种凄凉悠远的意境,更渲染了一种令人销魂断肠的氛围。C.颈联从鹧鸪写到人。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的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鸟之哀啼与人之哀情虚实相生。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向西”时它们飞回苦竹中。3.本诗作者通过抓住的个性特征进行描绘,刻画出其的个性形象,并从中寄寓诗人(游子)之情。四.

8、总结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诗人往往通过创造一个或一群“景”或“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读者只有在领悟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五.作业布置1.抄写并背诵这三首诗。2.用散文化的语文翻译《鹧鸪》六、教学反思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熟悉文本,阅读问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启发性、阶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