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路站监测方案.doc

广济路站监测方案.doc

ID:49013731

大小:365.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2-27

广济路站监测方案.doc_第1页
广济路站监测方案.doc_第2页
广济路站监测方案.doc_第3页
广济路站监测方案.doc_第4页
广济路站监测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济路站监测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济路站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2.1地形地貌12.2土体工程地质特征22.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2.4地下水42.4.1潜水42.4.2微承压水42.4.3承压水43、监测设计的原则及依据53.1监测设计原则53.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64、施工监测目的65、监测内容76、施工监测方法86.1监测控制网的布置86.2测量精度96.3技术措施96.4监测点的埋设及施工监测方法106.5监测方法126.6监测注意事项207、监测频率及报警值208、提交监测成果219、监测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2210、紧急预案2311、附图241、工程概况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简称M1线

2、)工程西起木渎站,东至钟南街站,,自西向东经过苏州市吴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新区)、苏州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简称园区),全长约25.945km,设置24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广济路站位于广济路与干将路丁字型交叉路口地下,为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车站。其中1号线车站主体沿干将路方向布置;2号线车站主体沿广济路方向布置,并略有倾斜;两线间联络线设于西北角,采用明挖法施工;联络线上方为控制中心大楼。车站周边建筑较多,均为多层居民楼,距离基坑较近:西北侧6层和7层楼距离基坑约为7~8m,基础均为条形基础,埋深约为9m;南侧6层楼距离基坑约3m,基础均条形基础,埋深约为5m;其余位于基

3、坑两侧的楼房,基础均为条形基础,埋深5m、9m,距离基坑约10~20m。1号线车站主体为地下两层,采用双层双跨或多跨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2号线车站主体为地下三层,采用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本站与控制中心及物业开发合建,车站平面形状不规则。车站结合1、2号线的联络线设置,平面形状多变,1号线底板座落在⑤层粉质粘土层上,车站一般段基坑深度在16m左右,盾构井段深约17.7m;2号线底板座落在⑥1层粉质粘土层上,一般段基坑深度在22m左右,盾构井段深约23.7m。基坑宽度从15.25m至41.2m不等。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围护方案,其中1号线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

4、,2号线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内支撑体系采用混凝土支撑(局部采用钢支撑)。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为广阔的太湖冲湖积平原,水系发育,地势平坦,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未见历史文物古迹,地面标高一般在2.5~3.3m之间。2.2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本站所在场地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水系发育,地势平坦,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车站站址处地势较为平坦,。根据地质资料,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褐灰~灰色,松散。该层填料较复杂,由粉质粘土混大量碎砖、碎石填积,局部夹有块石,填料不均匀。层厚0.7~2.9m。①2素填土:褐灰~灰色,局部褐黄色,呈软~可塑状,

5、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仅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3~3.2m,层厚0.7~2.9m。③1粉质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夹粘土,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高。层顶埋深1.3~3.2m,层厚0.4~2.5m。承载力特征值fak=190kPa。③2粉质粘土层:灰黄色,下部渐变为灰色,可~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层顶埋深3.1~6.2m,层厚1.4~6.3m。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④1粉土层:灰黄~灰色,稍密为主,局部中密,部分为软~流塑粉质粘土,含云母片,偶见贝壳碎片。光泽反应弱,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韧性低。层顶埋深6.0~7

6、.6m,层厚1.0~4.0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④2粉砂层:灰色,稍密~中密为主,夹细砂、粉土和薄层粉质粘土,含少量云母片和贝壳碎片。层顶埋深6.0~10.0m,层厚4.1~8.0m。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⑤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流塑,夹稍密状态粉土,局部为粉土与粉质粘土交互层,均质性差,夹有软塑~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稍有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不明显,韧性较低,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13.8~16.1m,层厚5.5~9.8m。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⑥1粉质粘土:绿灰色~灰色,可塑~硬塑,夹粘土。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高。

7、层顶埋深22.9~25.6m,层厚1.4~4.0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⑥2粉质粘土:绿灰~褐黄~灰色,可~软塑,呈上硬下软,均质性较差,局部无规律性地分布有薄层流塑粉质粘土和粉土。稍有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不明显,干强度、韧性中等。层顶埋深26.3~29.0m,层厚4.0~9.6m。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⑦粉土、粉砂:灰色,中密~密实,偶夹薄层粉质粘土,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较迅速,韧性、干强度较低。层顶埋深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