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专题检测(一)人民版必修2.doc

高中历史_专题检测(一)人民版必修2.doc

ID:49067343

大小:5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7

高中历史_专题检测(一)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_专题检测(一)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_专题检测(一)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_专题检测(一)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历史_专题检测(一)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_专题检测(一)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开展中国古代史的探究学习,其探究主题应该是(  )A.手工业成就B.印刷术推广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图片反映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灌溉工具的革新,农业著作的问世,都反映了农业的发展。2.《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答

2、案 C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一关键信息。由此可知,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3.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写的是(  )A.筒车         B.翻车C.曲辕犁        D.水排答案 A解析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筒车,以汲取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学习参考..word格式.4.《宁国志》载:“(宁国)为农产区,土产甚富,足以供给,无商货经过。清咸丰前,民康物阜,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材料

3、反映当时宁国地区(  )A.经济受外国廉价工业品影响大B.商品经济繁荣C.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C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土产甚富,足以供给”“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等,可以看出该地区反映了我国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故选C项。5.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答案 C解析 图中表示的是古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区域的变迁,没有体现

4、A、B、D三项的内容。C项的结论可以从图中看出,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答案 A解析 依据材料“乡村纺织”“以织助耕”“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学习参考..word格式.7.“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5、)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与此相关的就只能是丝绸之路了。8.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答案 B解析 材料第一句从农业发展没有荒田推及产品丰富商品经济发达,进

6、而表明统治者保护商人的主张,故B项正确。9.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答案 D解析 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导致大都市的规模比起前代小了许多,故D项正确。10.“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

7、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个字最有可能是(  )A.西汉B.唐朝C.北宋D.清代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已经完全打破了唐朝时坊市必须分开的规定,只能是唐朝后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北宋时已经打破了坊市的界限。11.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学习参考..word格式

8、.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C.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答案 A解析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源,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12.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