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2会上升的热空气教学设计大象版.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2会上升的热空气教学设计大象版.docx

ID:49068596

大小:26.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2会上升的热空气教学设计大象版.docx_第1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2会上升的热空气教学设计大象版.docx_第2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2会上升的热空气教学设计大象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2会上升的热空气教学设计大象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会上升的热空气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在教师引导下,引发学生产生热空气会上升的假设。2.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后,归纳概括得出“热空气会上升”的结论。教材分析:《会上升的热空气》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第1课学生认识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本课学生将对热空气进行专门的观察,经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最终在实证的基础上认识到热空气具有可以上升的事实性知识。知识上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

2、围,能用各种办法找到空气,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认可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但关于热空气的上升运动,还需要一定的证据的支撑。能力上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经历,观察、实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都已具有一些基础。二、学习目标:(1)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的事实性知识,开始从运动的视角关注空气的流动。(2)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的能力,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3)在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情况下,积累一些人类利用科学原理改善生活的事例。三、学习重点:(1)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的事实性知识,开始从运动的视

3、角关注空气的流动。(2)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的能力,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四、学习难点:(1)在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情况下,积累一些人类利用科学原理改善生活的事例。(2)通过学习,具有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蜡烛、火柴、弃物盒、长夹子、薄塑料条、电吹风(或酒精棉球)、塑料袋等。六、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师:家里一般都有一个排风扇,你观察过吗?它安装在什么位置?生:它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上面。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

4、。猜想假设师:人们为什么会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部?提出自己的假设。并想一想怎样验证自己的假设。生:是不是为了防止小动物爬进来呀。生:热气向上走,好排风。生:为了安全。通过大脑风暴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制定计划师:我们选择一种猜想今天来研究,选哪一种呢?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生:我们想用蜡烛来加热空气。生:可是怎么证明空气变热会向上升呢?生:用手放蜡烛上,我烤过火。生:是不是可以把纸风车放蜡烛上试一试?培养学生活动的计划能力,也有利于搜集证据环节的开展,从而达成目标2。搜集证据(一)实验1:转动的纸蛇1.师:你们设计的方案都可以试一

5、试,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一张白纸和塑料袋。我们先用白纸试一试,在一张白色的卡纸上画出一条螺旋状的蛇,并沿着线条剪下来。用细线把纸蛇悬挂起来,并放到蜡烛的上(一)1.生:小组实验操作。2.生:没点燃蜡烛时,纸蛇不动。3.生:说明普通空气没有向上升。生:点燃蜡烛,纸蛇转动。生:说明热空气是上升的。方,保持一定的高度。观察比较蜡烛点燃前后纸蛇发生的变化,并试着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2.师:观察到什么现象?怎么解释?3.师:这说明什么?(二)实验2:放飞塑料袋1.师:我们再做一个实验,两人将轻薄的透明塑料袋展开,另一人用电吹风向袋子内吹热风,观察现象

6、;等一会儿后,松开手观察。2.师:发生了什么现象?有哪些细微的变化?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3.师:塑料袋是口朝上慢慢掉下,这是怎么回事?(二)1、生小组实验操作。2、生:塑料袋向上升。生:塑料袋先是慢慢变鼓,愈来愈大,就像吹气球一样。生:可是塑料袋上升了一小会儿就又掉了下来。生:我还发现是塑料袋是口朝上慢慢掉下的。3.生:是不是上升的时候空气又变凉了?生:……本环节按照上个环节的计划进行试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下个环节做准备。得出结论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有什么关于空气的新发现?生:空气变热会向上升。生:热空气会上升。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实验结论。拓展活动师:热空气会上升,人类利用这个知识有什么发明吗?生:我玩过孔明灯。生:……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课下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