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俩首》.ppt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俩首》.ppt

ID:49203588

大小:52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2-01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俩首》.ppt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俩首》.ppt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俩首》.ppt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俩首》.ppt_第4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俩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俩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书有感朱熹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朱熹——朱熹——朱熹——朱熹——朱熹——朱熹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2、来。半亩方塘一开,天光云影共。鉴徘徊鉴:镜子开:打开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移动的意思。诗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问哪得清?有源头活水来。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为,因为。句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渠如许为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比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

3、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用方塘来比喻,清澈的池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正如。“天光云影”好比。我会思考:人的心智人的心智能容纳万物,辨别事理知识、智慧、学问“源头”比喻,“活水”比喻。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方塘变得清澈,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思考:不断读书,不断汲取知识,才能使自己变得聪明新的知识书本我会应用:浙江慈溪市海茂电子有限公司于1998年创立,由于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把质量

4、当作企业的生命,严格质量管理。只短短几年,公司产品就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很大成功,年产值已超过几千万美元,并仍不断发展。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篇文章里“源头活水”是什么?“清如许”指什么?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1、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2、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拓展延伸:3、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后悔。这正是(),()。4、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

5、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我会应用:选择: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习题4答案:《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因为作者以水塘作比喻,正如源源不断的活水能够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够使人睿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