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 .doc

《灯笼》 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 .doc

ID:49273933

大小:23.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1

《灯笼》 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  .doc_第1页
《灯笼》 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  .doc_第2页
《灯笼》 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  .doc_第3页
《灯笼》 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  .doc_第4页
《灯笼》 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灯笼》 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灯笼》教案八下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简况,阅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灯笼厚重的文化内涵。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作者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3、理解文章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的运用及作用;借本文语言特点理解散文特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感知作者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理解文章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的运用及作用。教学法:反复诵读法、探究法教学步骤:一、由节日的张灯结彩现象导入新课。1、节日里,为了渲染浓郁的节日氛围,我们张灯结彩,可见灯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灯彰显我们独

2、特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来深入来了解灯笼的民族文化。2、复习散文特点。散文概念:散文诗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笔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文分类:叙事散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写景散文(《春》)散文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远,抒情性强;篇幅短小,题材广泛,真实自然,情文并茂。1、作者简介吴伯箫:原名熙成,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代表作有散文《记一辆纺车》《山屋》,散文集《羽书》《烟尘集》《黑与红》《北极星》等。一、学

3、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概括文意。1、学生朗读课文;2、积累词语:加点字注音:Fénkānwòsòngxīchàngwǎngqiāngqiǎomǐn焚身神龛斡旋争讼熙熙然怅惘锵然幽悄可悯Niàopiàoxián溺炕骠官衔词语释义:斡旋:调停,调解。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官名。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故事或传说。争讼:①在法庭争辩是非曲直,即打官司。②争辩是非。熙:①光明。②和乐。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盛伏:盛夏。可悯:①哀怜。②忧愁。静穆:安静庄严。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锵然:①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

4、②形容书声琅琅。一、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2):由孩子喜欢火表明自己喜欢灯笼。第二部分(3-10):由灯笼引发各种联想和想象,展示厚重的灯笼文化。第三部分(11-12):感情升华,表达作者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二、探究文意,理解作者情感。思考:1、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2、文章第4段一句话独立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请明确本文主旨。4、本文运用哪些手法来表述?体现了散文什么特点?明确:1、结构上,“灯笼”作为全文线索,文章内容收拾灯笼引发的联想和想象;内容上,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有亲情、有

5、乡情、有地位有权势。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2、过渡和强调的作用。由对祖父的回忆过渡到关于慈母的回忆。一句话独立成段突出了这句话对“我”印象深,影响大。3、作者通过灯笼从不同方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作者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甘愿作“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4、联想、想象;一、拓展研读:说灯说人。说灯——光明、引领;灯谜、八月十五的柚子灯说人——书生的投笔从戎(东汉、班超)作业:收集关于灯笼的古诗、典故板书设计:喜欢灯笼祖父联想慈母联想乡情民俗灯笼官灯回忆灯笼想象:为国立功——

6、想象(虚写)表达誓愿:为国愿做“灯笼前的马前卒”。(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勇于担当的爱国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