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粒缺指南解读(科会).ppt

2016粒缺指南解读(科会).ppt

ID:49452010

大小:539.0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2-07

2016粒缺指南解读(科会).ppt_第1页
2016粒缺指南解读(科会).ppt_第2页
2016粒缺指南解读(科会).ppt_第3页
2016粒缺指南解读(科会).ppt_第4页
2016粒缺指南解读(科会).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粒缺指南解读(科会).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粒缺伴发热抗感染的初始经验性治疗需要精准化管理——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年版)解读主要内容为何粒缺伴发热患者需要精准化管理?如何对粒缺伴发热患者实施精准化管理?头孢哌酮/舒巴坦在2016粒缺伴发热指南中的地位?血液科粒缺伴发热发生率高、感染率高、病死率高,应尽早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发生率高80%以上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10%~50%的实体肿瘤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后会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关的发热感染率高在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当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21d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病死率高13%~60%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病死率达1

2、2%~4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5):353-359.不恰当的起始抗感染治疗*显著增加粒缺伴发热患者死亡风险优势比(OR)95%CIP起始不恰当抗生素治疗4.041.80~9.050.001感染前长期粒缺(>7天)3.611.48~8.800.005克雷伯菌属感染3.751.31~10.70.013鲍曼不动杆菌感染5.001.38~18.20.014*不恰当起始抗菌药物治疗的定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对可能的感染菌株无体外抗菌活性,或在阳性培养结果48h后给予抗菌药物BastugA,etal.JInfectDevCtr

3、ies.2015;9(10):1100-7.死亡率多变量预测因素一项再132例癌症感染患者中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致病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模式,以及感染死亡率的预测因素。通过比较感染发生后30天的生存率和非生存率,以明确死亡率预测因素。共纳入205例次感染,其中75%为血液恶性肿瘤,25%为实体瘤。粒缺伴发热诊断率为61.5%。血流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78%)。主要致病菌为肠杆菌科细菌(44.3%)和非发酵菌(17.6%)。多重耐药菌感染例次占40%。死亡率为23.4%。碳青霉烯类被认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也面临着重重困境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检出率2对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

4、疗效11.HuFP,etal.ClinMicrobiolInfect.2016Mar;22Suppl1:S9-S14.2.NicolauDP,etal.EXPERTREVIEWOFRESPIRATORYMEDICINE.2016;10(8):907–918.肠杆菌科细菌(尤其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呈增加趋势HuFP,etal.ClinMicrobiolInfect.2016Mar;22Suppl1:S9-S14.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整体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尤为严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HuFP,etal.ClinMicrobiolIn

5、fect.2016Mar;22Suppl1:S9-S14.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检出率逐渐增加,进一步增加了临床抗菌治疗的难度HuFP,etal.ClinMicrobiolInfect.2016Mar;22Suppl1:S9-S14.2005~2014年CHINET:MRSA、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收集CHINET监测系统2005~2014年数据,分析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趋势。药敏试验根据统一标准采用Kirby-Bauer方法或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测,根据2014年CLSI定义分析结果。2005~2014年的年分离菌株数量为22,774~84,572

6、株。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年)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的治疗困境?1.MetanG,etal.LeInfezioniinMedicina,n.4,277-282,2014.2.GulenTA,etal.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38(2015)32–35.3.闫晨华,等.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177-182.抗菌药物经验用药急需精准化管理有的放矢到位不越位广谱抗菌药物(例如:碳青霉烯类)的过度使

7、用1-3细菌耐药率增高1-3增加临床抗菌治疗的难度3主要内容为何粒缺伴发热患者需要精准化管理?如何对粒缺伴发热患者实施精准化管理?头孢哌酮/舒巴坦在2016粒缺伴发热指南中的地位?流行病学患者风险评估和耐药评估中国指南:初始精准化经验性治疗的关键环节有效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危险度分层、感染部位、脏器功能、耐药危险因素)、细菌(当地以及本单位/科室的流行病学和耐药监测数据)等多方面因素精准分层,选择恰当经验性治疗用药,解决当前困境,减少未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