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doc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doc

ID:49492538

大小:702.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3-02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doc_第1页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doc_第2页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doc_第3页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doc_第4页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①——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修订稿)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平一、聚焦课堂教学,推进新一轮课例研究1、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究”协作课题的重要启示(1)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两个基木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实施五项举措%1推进行动策略——推进校木硏究六大策略;%1创新教研制度——改革教硏内容,构建学习型组织;%1巫构教研文化——让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让学校从内部发生变化;%1打造研修平台——构建以校为木的校木研修、教学应用平台。%1形成研修成

2、果一以自增长方式,构建新课例研修教学资源阳(3)进一步推动校本研究的深入发展面上推广(扩大参与面):点上深化(推进新课例研究实验)2、聚焦课堂教学与新课例研究实验(1)进一步深化校本教学研究全国第四届“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校本教学研究”■小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和问题(朱慕菊):□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环境的标准;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教育内容的课程资源。□教学组织:为学生主动参打、深度参与设计机会;教学策略的选择;互动的意义;引导合作学习,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对学生羞异的关注与指导;对权威的认识,对民主

3、的理解。□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科书对课程标准的呈现:教科书内容设计与实施要求。□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和开发者:幵发、搜集和使川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下传递和共/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对学牛理解水平的观察打判断;内容选择b呈现的适直性;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宜性;教打学互动的有效性。(2)聚焦课堂教学,拓展课例研究■聚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课例”和“课例研究”子以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课例”就是在课堂教学研究(即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以描述和再现方式,秋得问题解决的范例(例子),它涵盖了上述课堂教学研究的各项内容。■基本认识—教

4、育科学是“启示科学”,“上课”不可被复制,只能受到启示。“课例”就是把“上课”的设计、实施过程和结果以描述的方式记录下,为自己和别人提供各种启示。——课例研究不仅要“重过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也要“朿结果”(形成给自己和他人以启示的范例,即新的教学课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用新课例将课堂教学导向有效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课例呈现的不是某一种假化的模式,而是强调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的多元化、多样性,匝点解决新课程改革屮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课程资源本身并不能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是教学课例。教师研究资源的重点不是开发课件和教学索材,而足强调如何

5、应用课程资源,同时开发和共亨合适的悄境资源和评价资源等。(3)教学课例外延的拓展表1-1从新课程课堂教学需求角度重新定义课例和课例研究谍例趣1、以间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课例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间题2、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课例在貝体的、有逻辑联系的复朶情境中,评估学生解决间题的应对能力3、课程资源应用方式的教学课例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应用乔例4、“如何上好某节课”的教学课例多兀化多样性教学模式应用乔例二、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法1、背景■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首席专家、比利时教育学者哈维尔•罗杰斯(X.Roegiers)教授引导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

6、学”讨论,提出了一种“整合教学法”一以能力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说明:由于目前获得的资料有限,以下蓝色文字内容主要引自罗杰斯教授的PPT讲稿《当前学校课程的演化一一如何协调学习质童和教育公平》。其余内容均为我们的理解和思考,以及根据我国中小学实际情况,提出的实验研究建议。)(1)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并没有能寧握继续学业,或进入社会职业生遊所需的基本知识。——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各项改革,打着“进步”的旗号,被引进学校,号称面向所有学生,但实际上只能针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学校加剧了“不当成功”和“不当失败”O(2)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7、将改革的新爭物引进学校过于迅速,H缺乏实施的必要条件(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学生屮心、合作学习)—学习被“雾化”得过于琐碎,缺乏意义关联(例如:从满堂灌一满堂问)——评估标准只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为其本身而评估,而是作为可以支配的资源解决具体的问题:H前的考试并不能评估学生的能力,I何只是用來说明学生的产出值和老师的期待值之间的羞距)(3)问题引发的后果—教学者变得无所适从:他们并不能很淸楚知道应该以何种方式來组织教学。——对“参与性的教学方法”理解有所偏差,导致教学者削减“教”的角色,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但实际上,只有最优秀的那部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