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余丽玲.doc

学习心得 余丽玲.doc

ID:49550216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2

学习心得 余丽玲.doc_第1页
学习心得 余丽玲.doc_第2页
学习心得 余丽玲.doc_第3页
学习心得 余丽玲.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习心得 余丽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心得余丽玲这学期,我又从头开始了,接手一年级。九月,真的是忙碌而充实!忙碌,对于一年级老师来说就是一天到晚管着学生的吃喝拉撒睡,自己有时还顾不得喝上一口水。对于报继续教育都有很多顾虑。所以有这个微研软件,其实方便很多!我有以下几点学习体会。一.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三年级教材的栏目共8个:活动园、交流园,

2、故事屋、阅读角、美文欣赏、知识窗、小贴士、相关链接。除此之处,还有一些隐含的活动,如38页“小小故事会”,39页的“制作感谢卡”。二.法治教育教材既然从品德改成道德与法治,那么法治教育就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全套教材法治教育方式主要体现为三种类型:前法律教育。教材中在中低段涉及了许多关于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基础性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这些可称之为“前法律教育”。发生在儿童能够理解法律范畴之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教育,但这些教育有法律教育意义,能够为后续进行的严格意

3、义上的法律教育内容奠定基础。如《上学路上》《校园里的号令》《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声点》。融合式法律教育。教材中很多法治教育点是融合到各个年段相关的主题教育之中的,采用分散嵌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直接的法律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专门按法治教育的体系集中安排法治教育内容,可称之为直接的法律教育。看着这三个专业名词,听了解读后才能看懂字面意思。我们在课堂上到底该如何给孩子们进行法治教育呢?枯燥乏味自己都会比较反感。课上也给出了建

4、议,我觉得真的很不错!三年级的法治教育要注意准确性与适切性的统一。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该遵循“法理”(法律精神)和“教理”(教育规律)的统一。也就是说既要体现法治精神、理念、原则,力求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又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运用情景和案例,避免法治教育的生硬和僵化。将“法言法语”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童言童语”。具体做法:1.法律条文的呈现要自然、形象、生动。2.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条文中的核心概念。3.要注意挖掘法律知识的教育性。4.注重道德教育与法律教

5、育的融合。        三.如何教学1.课时划分有了对教材的理解,其实如何上好一堂课才是关键。课上说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2-4个框题,基本是按每课两课时的量来进行设计的,要注意课时的合理划分和课时目标的恰当确定。我们要知道上课不要图快,要能慢下来。2.如何利用教材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一种教学资源,它是达成课程目标的范例和桥梁。作为全国统编教材,教材内容反映的场景和事件更多体现的是教育的共性,不可能兼顾到全国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必须要注意灵活使用,做到“用教材”而不是“

6、教教材”。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教材,才能达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呢?(1)要注重开发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教材是第一课程资源,上课时既不能照搬教材,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不用,要在运用好教材资源的情况下,注意开发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人、事、物作为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以学生的“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场因素”是指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以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也就是说教学尽量要从儿童熟悉的生活、能感知到的生活出发来设计教学,引入新课的学习。“不在场因素”是指与

7、儿童体验、经验无关的知识体系。教学也不能完全排斥“不在场因素”因为儿童的眼界需要开阔、生活经验需要拓展,他们需要从自身世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要从“在场因素”出发,将“在场”与“不在场”互动、互渗、互连。(3)注意把静态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学生活动活动是学生认知和情感形成的基础,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能促进正确观念和行为的形成。我还发现教材为学生学习探究留了许多空间,要注意用好教材中的留白、省略号和问号,拓展教材内容。我们就应该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他们所面对的道德问题,进行独立的道德判断,自

8、主作出道德决定,实现由价值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的价值探究和建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讲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提供展示(说、写、画、演)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评价和进行学习总结(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认知)。  不管品德还是道德与法治其实都源于生活,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品德教育的最终指向是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教育应回归生活,实现在生活中进行教育。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