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静注阿片类药的临床药效观察.doc

持续静注阿片类药的临床药效观察.doc

ID:49742096

大小:6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持续静注阿片类药的临床药效观察.doc_第1页
持续静注阿片类药的临床药效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持续静注阿片类药的临床药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持续静注阿片类药的临床药效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年第4期第16卷临床经验作者:叶昭銓王晓庆黄止东宋运琴单位:叶昭锥王晓庆(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医院,深圳518048);黄止东宋运琴(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经过长时间持续静注后,有些短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如阿芬太尼)术后恢复并不一定比“长效”的(芬太尼、舒芬太尼)快,反Z亦然[1]。为按照手术吋间的长短,选择适当的阿片类镇痛药和理想的恢复时间,我们对芬太尼(F)、舒芬太尼(SF)和二氢埃托啡(DHE)长时间(24小时)持续静注的麻醉效果及停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ASA

2、I〜II级非心胸脑科择期全麻病人60例(预计手术时间24小时),随机分为F、SF和DHE组,每组20例。三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o麻醉诱导先用1%丁卡因口咽喷雾2〜3次,然后静注氟哌®0.05mg/kg>芬太尼2ug/kg、3分钟后,用2%T卡因2ml环甲膜穿刺表而麻醉,安定O.lmg/kg静推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吸安氟歷,控制呼出浓度W0.5MAC,呼吸维持PETCO24〜5.3kPa(30〜40mmHg),根据手术需要可给丫潘库溟馁(11mg/kg静注。皮软消毒时,静注F5Pg/kg负荷剂

3、量继以持续输注F维持麻醉;第1小时用量按3ug・kg—l.h—1,第2小时2ug•kg—l.h—1,第3小时以后均按1.5ug•kg—l.h-1计算给药。麻醉深度根据临床指征调控,如收缩压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0%,HR>100次/分、体动等,则适当加快输注速度或静推0.025mgo术中當规监测BP、ECG、SpO2及PETC02和安氟醍浓度(安科公司ASC-512B型麻醉气体监护仪)。手术结束前10〜20分钟停用F,5〜10分钟停吸安氟讎。SF、DHE与F按等效剂量1/8:1/10:1计算给药,其他方法、条件不变。观察项目(1)术中各时段HR、SBP的

4、变化(即每个小时収最高、最低各两个值的均数计算)。(2)麻醉恢复情况,包括停止麻醉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呼之睁眼)和清醒(应答切题)时间。结果农1示手术持续时间和静注给药时间基本相同。总用量符合按三种药的等效剂量给了。三组术中HR、SBP的变化三组HR在长达4小时的手术中均稳定在原水平,上下波动不超过5次/分。血压亦很平稳,上下波动不超过lkPn。麻醉后恢复情况表2示初醒、清醒时间F纽•与SF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DHE纽较SF、F纟II.均明显延迟(PV0.01)。表1三纽病人一•般资料(土s)手术时间(min)持续用药时

5、间(min)总用药量(Ug/kg)F组29&5±47.6284.1±47.214.5±2.3SF组309.1±53.2296.7±51.31.8±0.3DHE纽.310.8±45.5294.5±45.21.5±0.2表2麻醉恢复情况(土s)停止麻醉后时间(min)自主呼吸恢复初醒清醒F组8.8±5.813.6±6.0A26.6±9.6ASF组9.6±5.718.0±6.725.3±8.6DHE组17.1±5.427.2±3.5*36.5±5.3*清醒、初醒时间DHE组与F、SF组比较,*P<0.01清醒、初醒时间F组与SF组比较,△P>0.05讨论芬

6、太尼、舒芬太尼和二氮埃托啡均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镇痛药效为“1”吋,舒芬太尼为“7.87”、二氢埃托啡为“11.76”[2]。本文根据其不同镇痛效力比(F、SF和DHE按1:8:10)长时间持续静注给药,观察比较麻醉效果及恢复吋间,结果显示:术中HR、BP压波动小,麻醉效果良好(三组病人术中仅各有1例追加用药1次)。但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却与传统的药理概念相悖,与药物半衰期的长短并不一定相关。临床上常把消除半衰期作为药理作用持续时间最常用的药动学参数之一,短暂的手术可能选用消除半衰期短的镇痛药,长时I'可的手术选择半衰期较长的镇痛药。近年來,Sha

7、fer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长吋间持续静注后的结果提示,超短效的阿芬太尼用于8小时以上的手术最好,当停止静注后,其作用部位阿片药浓度快速下降,恢复比舒芬太尼快,而<6〜8小时的于术,舒芬太尼的恢复比阿芬太尼更快。说明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持续静注阿片类镇痛药后,短效的恢复并不一定都快,反之亦然。血浆半衰期并不预示静注后作用部位药物浓度下降的相应速率,血药物效果是依作用部位受体的药物浓度而定,某些消除半衰期长的药可能在英作用部位浓度下降快。柑反,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当停止静注后,英在作用部位的停留时间可能长,致使恢复延迟。因此,认

8、为消除半衰期的概念用于一室模型谿可能是可行的,而对于多室模型的芬太尼,舒芬太尼在持续静注中则可能不适用[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