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doc

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doc

ID:49746070

大小:10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4

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伏安法测电阻误差分析的教学设计教师:周华【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就学习过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对此有了一定的基础。不过现在的学习中,因为电表内阻不能忽略,所以会造成相应的系统误差。部分同学对这个误差分析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内接法,什么是外接法(2)会分析内外接法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关系(3)会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哪种接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1.两种接法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关系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选择内外接法【教学难点】误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交流展示【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前面咱们介绍了电路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描述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有哪些?学生:U、I、和R教师:他们三者有关系吗?学生回答:有教师:什么关系?学生::R=U/I教师:我这有个导体,我想知道它的电阻怎么办?学生回答:1、用万用电表直接测2、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测出导体当中的电流,用电压比上电流教师总结:用万用表电表测误差大,所以我们用第二种

3、方法,这种方法称之为伏安法测电阻,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仪器设计电路,测出导体导体的电阻?活动:学生连接电路,老师指导(10分钟)教师:你们用到的电路图有哪些?学生展示:教师:这两种接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学生:不一样,一个把电流表接在电压表的内侧,一个把电流表接在电压表的外侧教师:这两种接法测量的结果一样吗?学生活动:利用内接法外接法各测一次,连接电路,读数,测电阻(5分钟)教师:哪个测量的大一些?哪个测量的小一些?学生回答:内接法大,外接法小老师:为什么?活动:学生讨论分析(3分钟)学生展示分析:外接法:U测是Rx两端电压,是准确的

4、,I测是过Rx和总电流,所以偏大。内接法:I测是过Rx的电流,是准确的,U测是加在Rx与上总电压,所以偏大。教师提问:两种接法都存在误差,误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并展示:(5分钟)外接法,R测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内接法,R测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教师提问:两种接法都存在误差,如果我要用两种方法来测,就要减少误差?那怎样才能减少误差?或者说满足什么条件,误差可以减小到最小?活动:学生讨论分析并展示:(3分钟)外接法实际测的是Rx与Rv的并联值,随Rv↑,误差将越小。内接法实际测的是Rx与R

5、A的串联值,随RA↓,误差将越小。教师总结:类别安培表内接法安培表外接法电路图误差分析伏特表示数安培表示数误差来源于安培表的分压作用伏特表示数安培表示数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两种电路的选择条件R越大,越接近越接近于可见,为了减小误差,该电路适合测大电阻,即R越小,越接近越接近可见,为减小误差,该电路适合测小电阻,即结论:大内偏大,小外偏小【课堂练习】例题:已知电流表的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内阻约为10KΩ,若待测电阻约为5Ω,用伏安法测其电阻应采用电流表______接法较好。若待测电阻约为500Ω,用伏安法测其电阻应采用电流表__

6、___接法较好。【课后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接法都存在误差,要知道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2.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选择内外接法。【板书设计】两种测量电路的比较类别安培表内接法安培表外接法电路图误差分析伏特表示数安培表示数误差来源于安培表的分压作用伏特表示数安培表示数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条件结论:大内偏大,小外偏小【课后反思】一、成功的地方:1、实验设计合理,现象明显。尤其是内接法和外接法在测量同一电阻的实验上是本节课的亮点,本来大家用的电阻都是5Ω,按理论内接法测出来大一点,外

7、界法测出来小一点,但是实验存在误差,那个电阻不是标准的5Ω,所以某一组用内接法测出来的数值有可能比另外一组用外接法测出来的还小,跟理论刚好是相反的,于是我们让每个小组用同一个导体用两种不同接法测,测出结果必然内接法大,外接法小,这样就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的差别。2、整个教学设计非常合理。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测电阻,接着让学生设计电路,学生自己设计两种不同的电路,再提出问题两种测量结果一样吗?学生再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再追问学生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规律,获得知识

8、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一、不足的地方:学生实验的时间有点紧,分析误差时学生说的有点少,老师说的有点多。二、需改进的地方:(1)本节内容主要是误差分析,但误差分析又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连接电路的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