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训练(小学写话评价).doc

起步训练(小学写话评价).doc

ID:49895526

大小:4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05

起步训练(小学写话评价).doc_第1页
起步训练(小学写话评价).doc_第2页
起步训练(小学写话评价).doc_第3页
起步训练(小学写话评价).doc_第4页
起步训练(小学写话评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起步训练(小学写话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从低年级写话到中年级自由表达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 夏德刚在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里没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底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呢? 一、激发写话兴趣,树立写话自信心 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互动氛围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

2、“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就应当成为这些初学走路的婴幼儿的母亲,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保护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欲望,鼓励他们讲真话,抒真情,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并且越说越好。 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始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以眼神、动作、表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理解、宽容学生,又要以更多的时间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交换意见,帮助寻找写话焦点。 2.顺乎自然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3、 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乐于去写。 (1)与孩子一起走进游戏中 低年级写话首先应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生活中,可以常与学生一起玩“贴膏药”“添鼻子”“猜硬币”等游戏,并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观察游戏中同学的动作、表情等,最后把玩的过程说一说,再写下来。真实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情感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从而激活了他们生活的原生态,唤起了他们生活的

4、真实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 (2)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中 大自然常常令学生好奇、惊讶、兴奋,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如春天来了,就带学生到校园里找春天。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心在感受春天:“小草长出来了。”“不,是春天太美了,小草好奇的探出了小脑袋。”“还有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树木长出新的枝叶”“蝴蝶、蜜蜂、小鸟都飞来了”“小朋友们在欢快地做游戏”……“小朋友们眼里的春天好美啊,要是能……”“老师,我们要把这美丽的春天写下来。”教师有机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思维场和语言场中,流淌出率真而又充满个性的思想和语言。 3.帮助孩子插上想

5、象的翅膀 语文教材中很多地方都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很好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话的训练。 如《火烧云》一课中火烧云的形状变化,远远不止文中描述得那么多,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想象,并且体会文中对形态的具体描绘,在学生口述时,也要求有动态的变化过程,这样的练习就能让学生体会什么叫写具体。不用教师讲解,亲自的实践就会让学生有所感悟。 《秦兵马俑》、《去年的树》、《巨人的花园》等文章都有类似空间,教师只要好好利用,学生对习作的理解和感受就会由抽象到具体,由陌生到熟悉。 4.及时捕捉写话素材 《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

6、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教师就应及时捕捉写话素材,善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如在学习《幸福是什么》一课时,学生能够用口头叙述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说到兴处,立即让学生打开积累本,写下幸福是什么,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句句对幸福的描述,就这样很自然的在学生笔下诞生!甚至连那些差学困生也能有板有眼的写上几句。这种练笔以口头训练为基础,既简单易行又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写完后及时反馈,学生在美美的朗读中完成了由读到写的转换。 5.合作交流深化学生习作成就感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语

7、文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因此,教师应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展示,让习作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功感,持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情感符号批改,分享学生的快乐  学生的大作在低年段可以采用“情感符号批改法”批改,画只眼睛,表示学生是火眼金睛,善于观察;画只大拇指,表示学生很能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