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风云》读书报告.doc

《联想风云》读书报告.doc

ID:49924945

大小:36.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5

《联想风云》读书报告.doc_第1页
《联想风云》读书报告.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联想风云》读书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联想风云》读书报告或许有可能是我的思想比较偏激吧,因为在我看来一切史书上亦或是企业发展史都是为了歌颂成功者的英明与伟大的。不过,从书中仍旧还是能学到不少各个方面的知识的。在这本书中我有两句比较喜欢的话,虽然都不是本书的主角柳传志所说。第一句是罗纳德·里根的“在这个时代,自由的气息在空中流动,人心随着希望不断加快节奏跳动;在这个时代,在漫长的沉寂中积累起来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第二句则是唐旭东的“它源自现代观念和传统理念的冲突”。第一句则是因为它让我感觉到一种生机、一种活力,就像是我们90后一样,有十分独特的个性和想法,在我看来这句话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真实的写照。而在我看来第而句话甚至可以

2、概括世界上几千年来所有的朝代更替、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各种思想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例如:当年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直接的冲突,便是一种传统理念和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即使这两个的观点的本源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不同的发展从而导致的思想不同的冲突。而所谓的国共三年内战,就是思想碰撞的具现化。并且因为这种理念的冲突往往来自一个团队或者组织内部,而这种冲突一旦发起就比一起来自外界的压力更加危险,而有和来自外界的压力不同,因为如果困难来自外界,容易使组织内部更加团结、有斗志,很容易使这个组织更上一层楼,而理念冲突则不同,因为思想这种东西是来源与一个人最本源的地方——灵魂,这应该是一个人的最底线,很难去改变,

3、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人,一个领导者这去加以引导,就十分容易导致这个组织的溃散。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说:当时我们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其实有讲到过第一句话的一部分,但是并没有完全展开来讲,只是在最后的时候从一个“对于政府某些部门故意的不正当刁难,忍还是不忍”进行讨论时,延伸到对于“越王勾践的复国到底是正义还是为了一己私欲or正确还是错误”的时候,我就发现虽然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或者家庭教育的区别,我们几个人的价值观念都不相同,甚至有本源上的冲突,例如有人是完全的结果主义者(只要能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而还有一个人的意思是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强求。然后这两

4、个人就进行激烈的辩论,如果不是因为那天结束的比较及时的话,后果很难预料,反正那天晚上我是有点真火出来了。所以我感觉理念的冲突是十分危险的。我感觉其实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孙宏斌一案,也是一种传统理念和现代观念的冲突。是柳传志所代表的联想公司老一辈思想和孙宏斌所带领的青年一代人的观念之间的冲突,一个是决定稳中求胜,一个是希望激流勇进。然而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军事环境的要求而言,柳传志的思想显然是更加符合当时的发展方向的。而且柳传志并不是那种很古板的人,他会从一系列的事件,不管是外界还是内部,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之中,学到很多东西,接着会应用到以后的管理或者经营当中去。就比如在孙宏斌一

5、案结束后,他发现当时的“中国科学计算机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制度,对于当时已经向前发展的社会来讲,已经有些古板和过时了,而且当时来讲,公司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或许正是因为这次的冲突是公司内部的思想统一化了。或许这也是联想集团的一个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可以确定的是在这次危机中,唐旭东成功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联想公司秩序的建立者之一,也是使联想正式走上了一个企业发展应该走的正确道路。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成功者的,除了机会的问题,我十分相信“一将功成万骨枯”,想要从万人丛中脱颖而出,首先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联想公司的“汉卡系统”,就是比别的汉字输入系统多了一个联想输入的功能,大大缩

6、减了用户的浪费在打字上的时间。而且像郭为,原本并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人,但是因为孙宏斌一案结束之后,几个候选接班人都被牵扯到,这是郭为却能以一种坚定的态度,和一种负责的精神,在其他人都人心惶惶的时候站了出来,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一切。虽然我们都在羡慕着成功者的姿态,但是你是否看到在他们成功之前所付出的一切,他们曾付出的汗水和血水,甚至能凝成海洋,以及现在他们脚下所踏着的失败者的残骸,以及曾经也是成功者中一员的人的骷髅。一将功成万骨枯,所有的成功并不是只有能力就行,还要有机会,以及和一种坚定的信念。而且除此之外,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企业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领导者,或者说一个管理者的引导,也不会成为商

7、场上一个胜利者,因为毕竟一个集体比一个人的成功困难的多。而柳传志则可以被视为领导者行列中一个出色的人。而且在这本书中也详细的描述了柳传志是怎样从一个专门搞研究的学者,转变成一个智珠在握的管理者。1976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32岁,不仅一事无成,甚至连自己应该干什么都还没有想清楚,却偶然进入了计算机的圈子。这几年里,他至多只能闭门谈国事。然而就在1978年,科学的春天使得新中国上下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型计算机的生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