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

ID:50107890

大小:38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04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_第4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韩愈说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体裁。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分寓意。“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说作者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字音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读准字音s

2、hísìsìsù骈死槽枥粟一石piándànlìs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诵课文zhǐpiánshísìsìshíxiàndànsì参考课下注

3、释自己翻译,有疑问请教同组。译讲课文只是两马并驾有时面对犹,尚且;等同,一样即使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执策而临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重点实词6一食或尽粟一石: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骈死于槽枥之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重点句子61、第一段交代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的遭遇?2、第二段千

4、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3、第三段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可用原句或者自己的话来述说,个人思考后小组推荐发言。学习指导感知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内容第一段:摆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第二段: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的三个方面,点明主旨,发出慨叹。1、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指什么样的人?2、作者借“

5、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赏析文章写法。问题探究托物寓意千里马人才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马说伯乐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怀才不遇的古人:A.韩愈怀才不遇写文章B.苏秦悬梁刺股终成材C.诸葛亮蛰伏隆中待明主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E.苏轼举杯邀月品人生F.李白扁舟一叶醉江湖G.毛遂大胆自荐求重用选感兴趣的话题谈谈: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6、话题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样发现“千里马”?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让自己成为人才?)拓展延伸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