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

ID:50109507

大小:6.76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05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1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2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3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4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5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6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7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8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9页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制作人:朱宏然本人推荐传记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介于通俗文学和学术研究之间,一本好的传记文学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包括对一手材料的占有和对人物的全面把握;同时还需要流畅的文笔,兼具可读性和真实性。  从文学角度来说,林语堂作为文学大家,《苏东坡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优雅风趣的文风,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瑕不掩瑜,《苏东坡传》作为四大传记经典还是值得推荐的,苏东坡的风度、气质、人品通过林语堂的文字深深折服了我,感到由衷敬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

2、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

3、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有《嘉佑集》传世。本书作者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中国文学家、发明家。福

4、建漳州龙溪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等职,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林语堂晚年的心愿是编写一套汉英辞典,将毕生所学凝聚其中,以供后人之用。为此,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以七十七高龄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去世。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

5、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本书概要精彩语句摘录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

6、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7、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在题材上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出狱次前韵二首》——宋·苏轼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却对酒杯浑

8、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