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案例[1] (2).doc

弹力+教学案例[1] (2).doc

ID:50133803

大小:1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5

弹力+教学案例[1] (2).doc_第1页
弹力+教学案例[1] (2).doc_第2页
弹力+教学案例[1] (2).doc_第3页
弹力+教学案例[1] (2).doc_第4页
弹力+教学案例[1] (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弹力+教学案例[1]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弹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4.了解各种形变。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重点弹力的方向,弹力的产生条件。难点弹力方向的确定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具激光器,反射镜,带细管的玻璃瓶,废自行车带,弹簧,等。教学过程:引入课题:观察:被拉长或被压缩的弹簧,对跟它接触的小车产生力的作用,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发生弯曲的跳板对跟它接触的运动员产生力的作

2、用,可将运动员弹起;弓上张紧的弦可将箭射出去;……6新课教学:一、形变1.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形变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2.常见的形变种类(边演示实验边介绍概念)(1)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物体被拉或被压时产生的形变。如,弹簧、橡皮条、钢丝等(2)弯曲形变:物体弯曲时产生的形变。如,压弯的竹竿、拉弯的弓、压弯的弹片等。(3)扭转形变:物体发生扭转时产生的形变。如,扭转的金属丝、扭转的长杆等。小结: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只是有些形变比较明显,直接可以看得出,有些形变及其微小,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或仪

3、器才能显示出来。演示实验:①利用激光的反射演示桌面的形变;②用细管中的水显示玻璃瓶的形变。问题回答:给水平桌面上放一粒米,桌面有形变吗?3.弹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如,上述的弹簧、橡皮条等。思考与讨论:在力的作用下,粉笔断裂,叫不叫弹性呢?(不叫,叫塑性)4.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请几名学生举几个例子)二、弹力思考:弓为什么能将箭射出去?1.概念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2.产生条件:

4、(1)物体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或概括为: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3.弹力的方向NN’例1:(P7)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与桌面间的作用力。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在重力作用下与桌面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由于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从而产生相互作用力。如图。即得:(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如:F1F2N1N2N4N3例2:(P7)分析绳子的拉力: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在重力作用下拉紧线绳,使电灯和电线同时发生微小形变,从而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如图。6T灯绳T绳

5、灯即得:(2)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的方向相反。问题: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并回答。4.弹力的大小(1)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成正比。公式:说明:A.弹性限度:弹簧形变的最大值;B.为劲度系数,单位为:,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材料、长度、截面大小等);C.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适用条件:形变在弹性限度内。5.弹力存在的判断例如:弹簧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一

6、:一看接触,二看形变。或者看是否相互挤压。例3:光滑球A放在B、C构成的墙角处,如图,画出球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6ACBN解析:用解除约束法来确定A与B、C间的弹力的有无。假设将B轻清撤掉,看A的状态(形状,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有变化,则说明A、B间相互接触且有挤压,其间一定有弹力,否则没有弹力。同理可研究A、C间的弹力情况。方法二:解除约束法,撤去接触物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状态不变,不受弹力,状态改变,受弹力作用。课堂小结: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以及如何判断两物体间的弹力情况是本节的重点。巩固练习:ABCabab

7、ab1.在下图中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B)小结:弹力的产生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挤压,判断两物体间有无弹力的基本方法是解除约束法(假设法)AAAA2.画出图种物体A所受到的弹力小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当面和点接触时,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绳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3.物体A的重力为10N,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重力和摩擦力,则弹簧秤的示数为(A)6AAA.10NB.20NC.0D.15N小结:弹秤的示数总等于作用与弹簧秤可动端上的力的大小——即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布置作

8、业:P8练习二,1、2、3、4、5题。教学后记: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