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编辑出版史.pdf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

ID:50147323

大小:320.1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06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1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2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3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4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5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6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7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8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9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国编辑出版史.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编辑出版史一、编辑、出版、图书的概念: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传播于社会公众者。出版: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人:清代末年思想家黄遵宪。)图书:图书是以记录和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系统地记录在一定形式载体材料之上的著作物。我国有关方面曾把图书的定义概括为:以记录和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系统地记录在一定形式载体材料之上的著作物,

2、均称为图书。图书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广义的图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中国编辑史研究的图书是广义的图书。二、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中国编辑出版史以我国历史上的编辑出版活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编辑和出版事业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其一,是编辑出版内部诸方面的相互联系;其二,是编辑出版事业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研究任务:1.重要文化典籍编辑、出版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2.著名编纂出版机构的创办、发展及其历史地位3.杰出出版家的重要业绩及其历史影响4.重大编辑出版技术与制度的产生、完善及其历

3、史作用5.编辑出版活动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历史经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科学地认识编辑出版工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2.编辑出版与理论课、技术方法课鼎足而立,共同支撑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构架。3.借鉴和继承我国编辑出版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注重图书质量,讲求精校精审。4.深刻认识编辑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加强图书出版事业的建设,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文化的进步,都与编辑出版有密切关系。5.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的因果关系,探讨其发展规律。补充: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缺憾在编辑著述方式上,编纂注疏等形式占有相

4、当大的比例;这样的学术文化带有极大的保守性、排他性和禁锢性。在图书内容上,尽管类型丰富,量忽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收集整理。在生产技术上,印刷术在我国发明虽然很早,但改进迟缓,活字印刷术未能普及推广。在图书流通上,中国古代公私藏书楼重藏不重用,将收集来的图书束之高阁,有如禁锢,与图书传播知识文化的职能大相径庭。在图书保护上,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对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文化典籍实行禁毁和遏制,致使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三、中国书籍制度的演变书籍制度:主要是指书籍书写材料的品质和规格、装帧的工艺和形式,以及出

5、版的方式。书籍制度:○上古到汉代为竹帛并行时期,图书形式为简牍制度。简策就是指书写在竹木之上的书籍,在长达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简策在书写工具、材料规范、刮治缮写、削改标号、题记编连等技术处理方面,形成一整套制度,史称简策制度。○从魏晋到唐五代为纸写本时期,图书形式为卷轴制度。○从宋代到近现代为印本时期,图书形式为册叶制度。唐末、五代以来,雕版印刷的书籍开始由单页书纸积累装订而成,其生产制作的工艺规程形成了新的制度,史称册叶制度。四、文字产生的过程:结绳记事(用绳子打成结来帮助记忆)契刻(在竹、木、陶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用以记事帮助记忆)

6、图画(是对文字最有影响的阶段。演变为图形文字,象形文字)距今34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是十分系统、发展成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五、图书的起源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7、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六、构成图书的要素1.要有被传播知识信息,知识信息是构成图书的基本因素。2.要有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信号,只有使用文字、图画才能较精确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并跨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来传播知识。3.要有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图书的形成不仅需要用来记录知识的符号体系,还需要使用一定的材料将这些符号、记录留存下来。甲骨、青铜器、竹木简牍、纸张等。4.图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产生图书的基本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刻画、传抄、印刷、复印等记录、复制技术;二为

8、搜集、整理、编撰、翻译、策划等编著技术与工艺。此外,还包括图书储藏技术等。5.图书的装帧形式,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是编简成策的简牍式,汉代发明造纸术后,装帧形式就发展到卷轴式,印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