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课堂教学.doc

中庸之道-课堂教学.doc

ID:50367529

大小:39.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中庸之道-课堂教学.doc_第1页
中庸之道-课堂教学.doc_第2页
中庸之道-课堂教学.doc_第3页
中庸之道-课堂教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庸之道-课堂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庸之道》【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2.理解"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3.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4.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体会"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面对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那么什么

2、叫作不惑于丹教授解释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有人认为人活到四十就会圆滑,平庸,和稀泥,这就是中庸.同学们,你的看法呢二,整体感知文本诵读感知2.大意感知【问题】概括原文,说说中庸之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问题】中庸的"中"是否为折半以取中,搞平均主义【明确】孔子明明白白地把中庸与平均主义对立起来,可见决不是折中的意思,也决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之"中"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犹如一杆秤,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轻重而在秤杆上移动,才能找准平衡点,从而把秤杆摆平,把重量搞定.如果把秤锤固定在秤杆的中点,那秤杆只能添乱

3、而无用处.三,深入探究文本1."中"德(1)结合译文,自读6.29部分,学生质疑,教师释疑【明确】重点字词(2)【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民鲜久矣"的原因【链接】显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探讨【明确】①中庸之道,谈何容易,把握好度并不是件容易一事,连孔子也发出如此沉重感叹.②中庸之所以会"民鲜久矣",归根到底,是由于"民"之价值不被统治者重视"久矣",从伦理学角度,是由于道德的规范性因维护统治者利益过度张扬而民主主体性不被突出"久矣".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从"中政"到"中德",意味着孔子意识到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丰富"中"

4、的内涵.从政治学角度看,"爱人"根本要求是统治者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利益与需要,在自己的利益和民众的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关系.2."中"行【活动】推荐两位同学扮演子贡和孔子,朗读11.16,4.10,13.21【活动】结合译文,学生质疑,教师释疑.【问题】说说过犹不及的含义【明确】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活动】学生联系生活,找出过犹不及的例子【链接】【问题】总结"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明确】交往中过分的热情与冷漠的对待一样会使心灵窒息.教育中过分的渲染与毫不声张一样会无甚收效.管理中过分的民主与一人专

5、制一样会没有进步……凡事有度,与人交往"亲密有度",让对方拥有独立的空间.【问题】与人交往要有度,究竟以何为依据它的标准是什么【明确】"义之与比"的义是与人交往的依据,以道义为标准去比较选择,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只要努力求得合情合理就够了,就是一个君子了.【问题】依据义的标准,从原文找出可交往和不可交往的人,并加以比较.【明确】值得交往的人依次是:君子,狂狷不值得交往的人依次是:小人,乡原【问题】为什么孔子在提倡"君子"人格时要以"小人"而不是以"乡原"来做陪衬【明确】"乡原"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欺骗性,孔

6、子说他是德贼,意即"乡原"乃道德的盗窃犯,是一枝射向仁德的"暗箭",以此来陪衬"君子",不足以彰显"君子"人格的风范和特征.而小人缺点明显,易分辨,是射向仁德的"明枪",以"小人"陪衬"君子",更能起到强烈的道德警示作用,在孔子眼中,"小人"尚有可取之处,求真君子固然难,求真小人也不易,惟独伪君子易找.【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好好先生"在现实生活的危害.3."中"礼重点字词及译文【问题】结合《沂水春风》,具体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具体认识和把握中庸之道.【明确】把握中庸之道关键两个词:秩序与和谐.庸,规律,常也.规律,法则不

7、可变,传统道德不可变,秩序与和谐是自然适行的大准则,也是人类社会适行的大准则,而秩序就是礼的基本精神,和谐就是乐的基本精神.天体失和,就是"星球大战";人伦失和,就是社会动乱,就是"文革",就是战争;身心失和,就是阴阳失调,就是疾病.【问题】我们如今有着比父辈,祖辈丰富得多的物质享受和利益,但我们的生活变得紧张了,机械了,枯燥了,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我们该怎么办【明确】礼乐化的生活方式,用快乐哲学,调节自然,社会,身心之和,把生命,生活艺术化,这就是人的真生活,这就是人生艺术,艺术人生.4."中"和【活

8、动】收集并交流有关"和"的熟语,格言.【问题】通过交流的信息和链接的内容,概括说明"和".【明确】"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华文化中处处可见,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化.【问题】请一位同学解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明确】和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准则,只有保持个性的矛盾统一才算得上真正的和."君子和而不同,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