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doc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doc

ID:50370496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doc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doc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衣惠捷今天有幸聆听了虹桥学校张红艳老师的南岗区百花奖赛课——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获益匪浅。对于张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评析。张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她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她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紧密地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她的优点就一一显现在我们面前:(1)课前备课准备充分,导课精彩用“你会发现处处都有月的清辉,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它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

2、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导入新课,引出“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意味和情味”这一学习目标。这个导课精彩,既切合文中对月色的描述,又为下面理解苏轼的情趣、突破本课的难点埋下了伏笔。可见张老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及对文本透彻的理解。(2)课堂环节完整、流畅,训练有梯度导入课文后学生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为学习目标,要学生自由朗读、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而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张老师热情鼓励并范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期间,要孩子

3、“从字音和节奏的角度来评价同学的朗读”。接着,老师教给学生简单的翻译方法,让学生对照注解疏通翻译,有疑惑处圈点或举手回答,而后出示多媒体用不同颜色的原文标注,其中红色词语为以往接触过的文言词汇,蓝色词语为书下注释里的重点词汇,绿色词语为书下注释里没有的新词汇。借用学海导航:解释文言词汇:1、联系以往所学,调动积累。(学会迁移,建立新旧联系。)2、关注书下注释。3、借助工具书,根据语境判断义项。4、利用组词法。大屏幕显示提供翻译的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换:翻译时

4、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提醒同学们注意特殊句式,直译出来不够通顺的话,可以采取意译的方式,忠实反映原文的语气和感情色彩。)落实关键词与重点句。指导与自读相结合,训练有梯度,把文言词句理解落到实处。(3)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导入课文后学生自由朗读、大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疏通、翻译课文学生再读思考: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其实文言文的教学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们平常的教学往往把朗读和理解人为地分离开来,早自习就要求学生预习、熟

5、读至背诵,然后再上课也许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但对于理解文意却存在问题。(4)问题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张老师主要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2、何谓“闲人”你是如何理解“闲人”并及时引入资料加深对苏轼的理解。问题设计很有深度且给学生切实的帮助,切中肯綮且游刃有余。纵观全课,张老师的这一节课内容充实、具体,有深度、广度,教法灵活、得当,教师热情鼓励、及时点拨,学生参与度广,教师表现了极大的教学激情,着实不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