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古晓芳)2.doc

说课稿(古晓芳)2.doc

ID:50405134

大小:2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5

说课稿(古晓芳)2.doc_第1页
说课稿(古晓芳)2.doc_第2页
说课稿(古晓芳)2.doc_第3页
说课稿(古晓芳)2.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说课稿(古晓芳)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分米、毫米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荔园外国语小学西校区古晓芳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一个内容:认识分米、毫米。一、教材分析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米、厘米的知识,头脑中建立了1米、1厘米的长度表象。本节课我将以小明的日记为线索,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1分米、1毫米的长度,培养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二、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我的教学将通过引、探、拓、升,四个过程来实践自主

2、学习。f(一)引:引生入境,巧设冲突上课开始,我就向学生展示小明的日记“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棵200米高的树倒下了,我拿出1厘米长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来到学校后,我坐在5厘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读7米厚的数学书。”“诶,有同学笑了,怎么回事?,原来小明把单位弄错了。”让我们一起来修改,我们还学过“100厘米=1米”。当学生修改5厘米的时候,矛盾了,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在学生急需新知识的时候我巧妙的向学生介绍:“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米,用字母“dm”表示。这一环节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体现寓教与乐

3、的教学风格,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二)探:充满好奇,刨根究底为了分散知识难点,我设计了四个小环节:测量铅笔,感知分米;一把断尺,茅塞顿开;细心观察,精彩呈现;自主学习,受益匪浅。1.测量铅笔,感知分米“同学们,我们每天用铅笔来写字,你们知道老师手中这支铅笔有多长吗?,请你猜猜?”在学生大胆估计并汇报后,请学生上讲台测量,然后告诉全班同学这支铅笔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测量是从零刻度开始)在学生测量出铅笔的长度为10厘米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出来:10厘米也可以是1分米。接着又有一个积极思考的学生说:“1分米=10厘米”,可

4、以用字母表示为“1dm=10cm”。为了深刻地感受1分米到底有多长,我引导学生找出尺子里的1分米,并倡议:谁能用手指比划1分米呢?,2.一把断尺,茅塞顿开细心的学生可能会问“是不是所有的测量都要从零刻度开始?”我机巧的拿出准备好的一把断尺,提问:“这把尺子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发现:这把断尺没有零刻度。这时候学生又一次困惑了:没有零刻度,该怎么量呢?在学生做出各种猜想后,我进一步解释:只要是10厘米长就是1分米,如果从0刻度开始就到10厘米为1分米。1厘米--11厘米,2厘米--12厘米。接着我又请一个孩子到台上展示用这把断尺量出一支长5厘米的铅笔,并

5、引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善于思考的学生马上说:我们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等于这支笔的长度。3.细心观察,精彩呈现机灵的孩子总能带给我们精彩的瞬间,在学完以上知识后,突然有个孩子问:“我手里的1米尺里有多少个1分米呢?”我借助课件和实物与孩子一起观察发现1米里有10个1分米。所以1米=10分米,用字母表示为1m=10dm。4.自主学习,受益匪浅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我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毫米的知识。小明的日记中可以把5厘米的凳子改为5分米,可是我们还是不能改7米厚的书,就在这矛盾的时刻,我再次直接向孩子们介绍另一个新朋友:毫米,用字母

6、“mm”表示。然后我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毫米的知识,谁来来补充?有一个小手高高举起来,说:10毫米=1分米,突然有个男孩子激动地说:不对,是10毫米=1厘米。又有一个女孩子自豪地说:我同意10毫米=1厘米,但我能用字母表示为1cm=10mm.我没有及时判断学生的回答,通过课件和直尺提问:你发现尺子上每一厘米间都有什么?你能总结出什么知识?和你的同桌说说。说的最精彩的一组自豪地汇报说:我们两人发现每一厘米间都有一些小格,我们认为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所以我们发现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为1cm=10mm。为了更深刻的体验1毫米

7、,我提问孩子:“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1毫米长呢?”并感受1角或者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为1毫米。这一环节我从开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到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有的放失,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使每个要解决的问题都接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三)拓:活动体验,开拓思维数学的真正价值是:学数学,用数学。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活动:1.我将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际测量,完成下表。你的估计测量结果你的铅笔盒长度你的中指长度2.小组合作:每组成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先估计后测量,完成表格后,由小组长汇报小组测量数据。选择的物品你的估计测量结

8、果本环节活动实践让学生经历了“猜测—试验—分析数据—交流”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获得了数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