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的鉴别.ppt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的鉴别.ppt

ID:50587806

大小:2.4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12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的鉴别.ppt_第1页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的鉴别.ppt_第2页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的鉴别.ppt_第3页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的鉴别.ppt_第4页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的鉴别.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的鉴别.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牙源性囊肿与造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zqn牙源性囊肿包括发育性和炎症性,前者包括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囊肿),后者包括根尖囊肿和残余囊肿。含牙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其次上颌尖牙区。囊肿CT表现常为单房卵圆形,囊壁菲薄向唇侧膨隆为主。囊腔呈均一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周围骨硬化缘光整。当发生感染时,囊腔内可出现气体,囊壁有时可出现骨缺损。囊腔内包含一个或多个发育不同阶段的牙,囊腔通常连于牙冠与牙根交界处。少数囊肿呈分房型与造釉细胞瘤鉴别有一定困难,但含牙囊肿邻近根尖常无骨质吸收,囊腔内无实质性成分。牙源性角化囊肿好发于

2、下颌磨牙及升支区,其次为上颌窦区,呈圆形或卵圆形。由于病变常沿骨髓腔扩展因此有明显沿颌骨长轴发展的特点,即囊肿大而颌骨膨胀不明显。角化囊肿由于囊腔内含蛋白角化物,其囊腔内密度常表面为不均一混杂密度。由于角化囊肿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的特点,部分囊壁周围骨硬化边缘不完整,邻近牙根吸收,根尖吸收常呈斜面状。角化囊肿可多发,常较对称地分布于两侧颌骨,角化囊肿可含牙或不含牙,含牙型角化囊应注意与含牙囊肿相鉴别,两者鉴别的关键在于观察所含牙与囊肿之关系。如牙冠在囊内而牙根在囊外或牙齿长轴指向囊的中心则含牙囊肿可能性大,若牙齿位于囊的一侧

3、,并不具备含牙囊肿的特点则角化囊肿可能性大。根尖囊肿以病原牙根尖为中心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边缘有硬化缘,直径常<2cm,较有特征性。残余囊肿为致病牙去除后,于该部位发生的囊肿称残余囊肿。在拔牙后牙槽窝下方颌骨内出现囊状影,边缘有硬化带。造釉细胞瘤属牙源性上皮来源肿瘤,好发于下颌磨牙及升支区,可分实质型和囊肿型。实质型少见。由于囊肿型造釉细胞瘤常由实质型退变而来,因此囊内常含有实质性成分,增强扫描可强化,其为造釉细胞瘤较特征性表现。造釉细胞瘤颌骨膨胀多向唇颊侧膨隆,舌侧膨隆较少。由于造釉细胞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病变常

4、可破坏囊壁而呈骨缺损,邻近牙根根尖吸收程度较角化囊肿为重,根尖常呈锯齿状及截断状。囊肿性造釉细胞瘤又可分为分房型、蜂窝型及单房型。分房型可见分房大小不等,房间隔较薄;蜂窝型分房大小基本相同,间隔厚,较粗糙;单房型呈单发囊状影,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有时与角化囊肿较难鉴别。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残余囊肿女,65岁,发现下颌部肿物20年,质硬,固定,表面光整,无压痛,皮肤呈透亮淡红色,逐渐增大,近一月不适,稍疼痛来诊。病理:造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瘤患者,男,62岁,以下颌骨肿物来查。造釉细胞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