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课件2-1.ppt

《理想的风筝》课件2-1.ppt

ID:50609111

大小:42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12

《理想的风筝》课件2-1.ppt_第1页
《理想的风筝》课件2-1.ppt_第2页
《理想的风筝》课件2-1.ppt_第3页
《理想的风筝》课件2-1.ppt_第4页
《理想的风筝》课件2-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想的风筝》课件2-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交流:你放过风筝吗?理想的风筝作者:苏叔阳苏叔阳又名余平夫,生于1938年,河北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文化大革命前,他曾是一个大学教授,可“文革”来临他成了伞厂的工人。苏叔阳很不幸,1994年至今因癌症连续做了两次大手术,分别切了左肺和左肾,但他依旧欢笑如初、笔耕不辍,写出了3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7本书。作者介绍1、查词典明确生字的读音和意义。2、了解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了他共讲了哪几件事。3、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悟。学习导引筝哽翩字词学习zhēnggěngpiān天穹女娲膝盖酸涩翱

2、翔哽咽蜈蚣稚气气喘吁吁慷慨激昂扶摇直上翩翩起舞字词学习初读课文读课文,数数文章共有几段?可以怎么分段?第一部分(1——3段):由春天放风筝的情形联想到刘老师。第二部分(4——10段):回忆刘老师讲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第三部分(11、12段):写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前三段写春暖花开,风筝戏云,作者由此想到了刘老师,想到了刘老师放飞的风筝。在扣住题目“风筝”的同时,引出了下文对刘老师的具体描写。思考:1——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精读课文概括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并思考这两段有何作用。精读课文最后两段写的是作者自己的感受,写了刘老师在

3、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刘老师的崇高人格对作者的深刻影响。作用:画龙点睛,总结刘老师的崇高人格,点明写作本文的目的,表达对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作者离开母校近三十年后,写下了这篇感念恩师的文章。文中的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苏叔阳这么多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苏叔阳又是怎样写刘老师的?请阅读课文4——10自然段,找出答案。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片段一:笑谈腿疾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

4、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精读课文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片段二:激情上课精读课文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

5、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片段三:放飞风筝动作、语言、神态、作者的感受精读课文镜头三:放飞风筝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动作、语言、神态精读课文板书设

6、计生命顽强热爱生活笑谈腿疾激情上课放飞风筝理想的风筝工作生活魏巍《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鲁迅先生《藤野先生》推荐阅读以《难忘师恩》为主题,写一写你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课后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