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温润的爱》.doc

《三尺讲台温润的爱》.doc

ID:50615870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三尺讲台温润的爱》.doc_第1页
《三尺讲台温润的爱》.doc_第2页
《三尺讲台温润的爱》.doc_第3页
《三尺讲台温润的爱》.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尺讲台温润的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尺讲台温润的爱海南省东方中学符运琼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用心写下忠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好的写照。教师就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呵护每一份纯真,用真诚开启每一个心灵,只有用心写下忠诚,才能让爱在我们的孩子心中茁壮地成长。“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2、。可是有时候,对学生的爱却把老师推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记得某报曾刊登过一封两位离家出走的少年写给老师的信:“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我们知道您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了我们升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视、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感情,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我们只是您手下操纵的机器人。如果读书和牺牲是分不开的话,我们宁可不读书……”这封信的言辞可能有些夸大,看问

3、题有些简单,但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教师应该如何真正地去爱自己的学生。首先,爱是一种坚持。在那一组组“最美乡村教师”的镜头里,让我忘不了那讲台前辛勤耕耘的身影,忘不了那课堂上孜孜不倦的叮咛,忘不了那课余时嘘寒问暖的关怀,更忘不了那离别时祝福期望的真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是什么让他们——4最美的乡村教师在那样偏远的山区,落后的小村,缺氧的高原,人烟稀少的孤岛,经受住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环境的恶劣,工资待遇的低下,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那三尺讲台

4、不离不弃呢?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是他们内心深处助人的善念,让他们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一日一日的累积,为了学生们上学能顺利一些,少走一些危险山路,挥刀砍树砍草,就算手因长时间挥刀而残废了,却还在行走于山间。那一人一马的背影,注定变成最让人为之感动的美丽身影。就是这美丽的身影引领着孩子走出大山,一批一批的孩子,这30载岁月是怎样的强大内心可以支撑着做到的。风雨不变的坚持是难得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岁月,能将一切绚丽的虚华都对比的毫无色彩。但不可否认,在市场经

5、济汹涌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麻木、躁动、浮华、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于是耐心渐渐没了,爱也慢慢打折扣了。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真不像话,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怎么还不如我们小时候能干呢?……老师对学生不满、责怪、苛求,“想说爱你不容易”。而学生则感叹:“谁知我心啊!”师生间缺少理解沟通,缺少“心心相印”的和谐与默契。于是,逃学厌学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殴打教师者有之,更有甚者,居然把刀口对准他们的老师,“师爱”陷入了一种窘迫的

6、境地。其次,师爱是一种平等。是无私广泛没有血缘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功利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然而在现实中,也许是由于太忙太累,也许是因为“师道尊严”,老师们并非都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4。走过一些学校,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早上,值日的学生干部整齐地站在校门口,见到老师就鞠躬问好:老师好!老师好!而老师呢?

7、有的视而不见,昂首挺胸走了过去;有的礼节性地点点头,却不曾仔细看看是谁在向他问好;只有少数的老师会充满真诚地回应:同学好!看似平常的画面,从中折射出的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缺失,理解缺失,没有把学生当一个“大人”来平等看待。如果教师心中有“平等”,就应该懂得学生同样渴望被爱被尊重,向教师问好并非学生的义务。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是为人师者起码应该做到的。在现实的教育中,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拥有一颗平等真诚的心。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课堂上,没有师

8、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氛围;在某些老师那里,学生就是学生,就得听老师的,“我讲你听”、“我管你从”。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往往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存在着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这样怎么能培养出未来中国的主人和21世纪所呼唤的新人?再次,爱是一种公正。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