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ID:50661005

大小:17.8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7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胡小静一、教材分析: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关于写景的游记。这篇精读课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材分析: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

2、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颐和园的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二、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

4、孩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开始增强,如果教师在这时好好引导,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已经有了很多游玩的机会。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游玩时的顺序,还是比较清晰的。所以,对于游览顺序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带着感悟进行朗读。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六、教学资源:与课文相关联的拓展资源,人

5、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科书,PPT。七、教学策略:1、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2、以读促悟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3、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读写结合。八、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读了课文第一和最后在一个自然段后,你认为作者游完颐和园的总的感受是什么?请说一说。2、回忆课文内容,提问:作者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著名的景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3、反馈。

6、4、师: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谁来带我们重游一次。指名回答。【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再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作者的游览路线。】(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美”。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交流感受。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

7、和美。(齐读)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了山下最美的景色那就是美丽的昆明湖了。4、感悟昆明湖的“静、绿”。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师出示课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作者抓住昆明湖的什

8、么特点来写的?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昆明湖的特点的?前面写了昆明湖的静,这里又写了游船和画舫的动,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渗透写法,以动衬静】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滑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