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设计韩启秀.doc

教学案例设计韩启秀.doc

ID:50672610

大小:44.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教学案例设计韩启秀.doc_第1页
教学案例设计韩启秀.doc_第2页
教学案例设计韩启秀.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设计韩启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读成生动的画面《盘古开天地》教学案例韩启秀一、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

2、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二、教学思路:1、注重朗读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  (1)读顺。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由于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并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然后我通过“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把学生读错的生字纠正,集体解决

3、难读的生字并巩固。  (2)读懂。学生在回答我“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个问题时,找到的句子都是在2-4自然段出现过的,我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学生明白2-4自然段是一个整体,可以分为一个部分,教给他们理清课文脉络的方法。  (3)读好。在朗读“抡斧猛劈、顶天蹬地”等词句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配上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2、注重个体感受。  在语文课堂上,肯定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

4、联翩等这种类似思维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鸣。针对这篇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认为必须应该让学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尝试着用思想去触击。于是,我把第四段作为本文的思维重点,通过配乐朗读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说出“辽阔的大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我再鼓励激发,让学生把美丽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还设计了对盘古说句话这样一个环节。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情感实现了升华。 3、注重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

5、语言积累。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带着喜悦之情来收获自己发现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第四段中,通过朗读和说话等训练形式,使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三、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

6、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五、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2.指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师:读课文啊,光能把课文读通那还远远不够。咱们得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

7、一句话。想一想,《盘古开天地》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也就是说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请同学默读课文,很快的找出来。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师:这句话就概括了整个童话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人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们认真地读刚才那一句话,想一想你能读成哪一个词语?把这个词语圈出来。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生:创造

8、)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师:想一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  生:这个“创”字有时候也许是刻石雕。它要用刻的,刻的时候用刀。  师:需要工具是吗?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就是要用很大的力气。  师:再看“造”字,创造的“造”为什么要用“走之底”?  生:要创造,必须要行动起来啊!  师:是啊,原地不动,能创造吗?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它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拿起书。(三)质疑问难,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