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胃痛80例临床观察.doc

中药外敷治疗胃痛80例临床观察.doc

ID:50676058

大小:4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7

中药外敷治疗胃痛8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中药外敷治疗胃痛8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中药外敷治疗胃痛8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外敷治疗胃痛80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外敷治疗胃痛8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痛患者分为4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胃痛以肝气犯胃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寒邪犯胃型最多。结论:中药外敷治疗肝气犯胃、脾胃虚寒(寒邪犯胃)、气滞血瘀型效果最好O关键词中药外敷胃痛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7资料与方法2009年1〜8月应用中药外敷治疗胃痛患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6〜75岁。病程1〜20年。80例患者均作胃镜检查,其中慢性胃炎50例,胃癌5例,糜烂性胃炎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例。所有病例均曾接受西医治疗,并排除肝

2、炎、胆囊炎、胰腺炎、肺炎、阑尾炎、心肌梗死等疾病出现胃痛症状。住院期间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治疗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型。大致分为4型,疗程2〜3周。①气滞血瘀型5例,均为胃癌。患者胃月完疼痛明显,针刺样,消瘦。其中2例上腹部可扪及包块,质硬。舌质暗,苔薄,脉涩。方药:冰片10百,乳香40g,没药40g,三棱40g,莪术40g,桃仁40g,红花40g,当归40g,王不留行40g,用醋加热水调成糊状敷于上腹部,TDP照射30分钟,1次/日。②肝气犯胃型40例,患者胃旎胀痛或伴痛窜两胁,暧气频繁,嘈杂反酸,情绪波动后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方药:柴胡15g

3、,冰片10g,丹参40g,小茴香40g,青皮40g,白芍20g,王不留行40g,佛手20g,莪术40go方法同上。③肝胃虚寒型及寒邪犯胃型15例,两者虽有虚有实,但均有寒性表现。患者胃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口不渴。方药:桂枝20g,白芍20g,赤芍40g,小茴香40g,青皮40g,丹参40g,冰片20g,莪术40g,王不留行40g。方法同上。④肝胃湿热型20例,患者胃脫部灼痛,反酸嘈杂,口苦口臭。舌红苔厚腻,脉数或弦。药用黄苓20g,青皮40g,陈皮20g,赤芍40g,白芍20g,莪术40g,丹皮20g,翟香20g,蒲公英30g,冰片10g,王不留行40「方法同上。结果胃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4、,胃癌5例疼痛均明显减轻,其中3例未服用止痛药,2例止痛药减量。气滞血瘀型、肝气犯胃性,脾胃虚寒型,肝胃湿热型比较,治疗效果有一定差异。结果见表1O胃痛又称胃脫痛,是以上腹胃月完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胃肠病证中最为常见,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显著。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多种原因,皆能引起受纳腐熟之功能失常,胃失和降,发生疼痛。胃痛病因虽有多种,其发病机理有共同之处,即“不通则痛”。故药物中,不论何型均有行气药。王不留行活血行气,善于通利血脉,行而不住;莪术归肝、脾经,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日华子本草》论:“莪术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

5、血及内损恶血等。”气滞血瘀型以行气活血为主,故重用乳香、没药、三棱、桃仁、红花。肝气犯胃型以疏肝行气为主,重用柴胡、小茴香、青皮、佛手。脾胃虚寒型以小建中汤加减。肝胃湿热型行气同时注重清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