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作文指导.doc

浅谈小学生作文指导.doc

ID:50679072

大小:36.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浅谈小学生作文指导.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生作文指导.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作文指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作文指导曹远埔头小学廖昌星语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都从侧重知识向侧重能力转变,而作文更能体现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更显示了他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人们“应当十分重视”作文。作文教学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观察生活,捕捉可用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内涵,写作文时才会觉得有话可说。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我们捕捉生活素材的

2、能力才会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转事物的仔细观察。要想做到“善抓机遇”,必须善于发现值得观察的事物或现象。比如一株从大石板缝里曲折生长出来的小草,别人一般都不会注意,而你如果很敏锐地抓住这一事物,蹲下身来瞧一瞧、想一想,回到家里就会有可写的材料了。又比如预备铃响过了,教室里仍然乱

3、哄哄的,但是有一位同学已经拿出书来,默读着。这一现象,你如果注意到并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以《预备铃响之后》为题,就可以完成一篇有点有面,又有教育意义的小作文。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二、学好语文课,积累典型素材   1、从教材中积累。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

4、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从看中积累。农村学生天天看到的东西,变化似乎不大,村道还是那条村道,学校还是那座学校。在脑海里难以留下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视无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点拨。3、从听中积累。由于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少,所看到的、经历的人和事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听”取一些素材。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关系国家大事,了解一些更大事件和周围的人和事,经常性利用一些时间如班队活动,把一些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的

5、世界。”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向家中的亲人了解一些本村的人和事。如在写《我尊敬的人》之前,我有意不让学生写老师和父母亲,而是布置学生回家打听村里的一个勤劳的或简朴的关心集体的和弄助人为乐的人。这样就可以避免除了写老师就是写父母的千篇一律的现象。4、在“玩”中积累。学生天真活泼,天性爱玩。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玩”,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积累素材。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一是要物尽其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目前,农村处完小由于编制紧,教师负担偏重,一些技能课和活动类课程很容易走过场,甚至被忽视。体、音、美器材购回来了,却还放在箱子里,作用没发挥出来。这

6、就要求我们教师(大部分都兼了技能科)要从素质教育出发,切实落实各种课程,掌握各种器材的性能和用途,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收益。二是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出校门,走出村庄,到名胜风景区,到集镇所在地,到县城------去参观、浏览,开拓视野。在参观浏览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点、解说。学生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注意力集中了,印象也就深了。但切记带学生出去纯粹地“玩”如果让学生“自由活动”就失去了“走出去”的意义了。三、加强课外阅读、充实意外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

7、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采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书山”、“学海”写作素材,学之以恒,取之不竭。四、勤动笔勤写作,用好各种素材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