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诗歌的自然美.doc

论古典诗歌的自然美.doc

ID:50679925

大小:33.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上传者:U-25928
论古典诗歌的自然美.doc_第1页
论古典诗歌的自然美.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古典诗歌的自然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论孟浩然诗歌的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古代诗歌的美学概念,是古诗审美理论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就是自然整体之美,包括形状、色彩、质感等,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事物本身的美。自然成为审美对象,早期出现在装饰图案中,成为装饰的题材。其中山水成为美的对象,进入山水画、山水诗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魏国的曹操、东晋的陶渊明、南朝的谢脁等著名的诗人都写过描绘大自然壮美的诗句。继魏晋南北朝后,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这一感觉体现诗歌具有清新的自然美,浑然天成,自然淡雅。诗的语言清澈,没有华丽的雕琢;描写的景物清淡优美;抒发的感情飘逸真挚。他的山水田园诗虽然只就闲情逸致作轻描淡写,却往往能达到境、意浑然一体的境界。素朴的形式,创造一个清幽淡雅的境界,这是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秋登万山寄张五》)描写暮色时分,村人劳动一天后三三两两归来的场景,有的人走在沙滩上,有的人还在渡头歇息。放眼看去,天边的树看上去细如荠菜,江边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似乎蒙上一层月色。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如实描绘,平淡自然,给人营造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再看看他的《过故人庄》,开头简单随便,“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无半点渲染地记事,这样的开头,平平地叙述,却显示出农家特有的风味,以及农民的淳朴好客的特点,达到“语淡而味终不薄”的效果。颔联近景和远景相结合,青山绿水环抱,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幽静但不冷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推窗观望,映入眼帘的是打谷场和菜圃,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主客持酒畅谈丰收的农事,充满丰收的喜悦。具有强烈的农村气息和田园风味。这两句与前面两句相结合,村庄外景和内景相映,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构成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风景图。这种自然美的境界,令诗人留恋往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淡淡的两句话,友人待客的热情,以及做客的愉快跃然纸上。整首诗读来语言平淡,但诗味却值得细细品味。似乎朴实的农家田园的一次鸡黍饭款待,在诗人的叙述中,不是平浅枯燥的,而富有诗意。诗中环境和心情 完全契合,把恬静的农家风光和淳朴的农家情谊融成片,使得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在孟浩然的众多诗歌中,最能体现自然美的要数《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小诗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看似平淡无奇,但在小学生的口中却显得生气盎然。短短的四行诗里,反复读之,如行云流水,平易自然。诗人要表现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却不直言,而是让读者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去捉摸,显得曲折隐美。诗中写到春之声:鸟鸣,婉转动听;来渲染“春意闹”的美好景象;再写到春风、春雨纷纷扬扬,给人一种如烟如梦的意境,把读者引向更广阔的自然,使得读者去体味烂漫的春光。在这些活泼的景物中,它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平淡但富有韵味,读来清新淡雅,充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诗中往往情景相生,境与思相融,描绘大自然的美,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