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doc.doc

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doc.doc

ID:50754654

大小:2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08

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doc.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doc.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  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词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上帝",印度教徒称之为"婆罗门",佛教徒称之为"佛性"。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它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心性。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种种情绪、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时,可能是在宁静的大自然中流连时,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当我们看到雪花翩翩飘下,看到太阳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

2、和美好的地方。这些光明、安祥、喜悦的感觉,都曾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处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受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幸福。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  回归心灵深处,说起来简单,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以往我们回避向内看的生活,因为一般人总有种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更因为我们认为这不重要,我们留恋刺激

3、热闹、嘈杂忙碌的生活。也许,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被认为是一种怯懦和消极的行为,我们埋怨着过于繁忙的生活,但我们继续忙碌着为了能付得起钱去"休闲"。相对于教育回归心灵深处的真谛,《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被解释为"把知识或者技能传给人",亦即"传道、授业、解惑"的白话文解释,这种解释是苍白的。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

4、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