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doc

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doc

ID:50845810

大小:37.4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doc_第1页
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以中国之声为例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密集的网络信号将全世界的人们都联系在了一起,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一言堂式的大众传播方式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传统传播方式也在尝试新的思路。大众传播方式是人类历史晚近的产物,是印刷术,光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发明和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才出现的一种传播方式.它主要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艺术信息的方法和过程。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特点:①传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②运用先进的传

2、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传播信息;③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④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⑤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⑥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最悠久的第一套节目,中国国家电台最具权威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评论性频道,该台每天用调频、中波和短波向全国播音,全天24小时播出节目。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音的新闻频率,即时新闻,权威解读。以前听广播就是吃完饭后闲来无事,当做消遣,听主播和嘉宾对新闻的看法和点评,以此来获取一些外界的信息,自己只是一个

3、倾听者,没有任何反馈,即使有反馈,也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但在网络时代,每个个体都成为了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甚至有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博客尤其是微博客的发展,使得一些草根百姓有了表达和发泄的平台,他们或者通过犀利的言辞,或者通过搞笑的图片,或者通过心灵鸡汤等等来吸引受众的关注和评论,凝聚了大量人气和数量众多的粉丝,其影响力不亚于某些大众传播载体。面对新媒体和新的传播方式的冲击,中国之声并没有选择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紧追时代步伐,开通网络直播平台,并在新浪、腾讯等平台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之后又开通了官方微信。如果传统媒体只是借助新媒

4、体平台亮个相,露个脸,相信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但关键是中国之声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新媒体的平台优势,使二者紧密结合,既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又提高了美誉度和影响力。例如中国之声在开通新浪微博之后,以权威新闻和直播优势的定位来吸引关注,并通过举办有奖评论、有奖转发等活动增加活跃度和关注度,新鲜的资讯加上新型的媒体平台让中国之声在微博上吸引了众多粉丝,其转发和评论数量也为数不少,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受众转到广播上来收听完整新闻,既保证了受众数量,又提高了受众质量。传统传媒借助于新媒体的平台,其中既需要对旧有传播作出一定的舍弃,又需要学习和吸收新鲜的东

5、西,不得不说是一个创新和改革。中国之声在开通微博之前,也会通过短信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但这种互动成本较高,即便有人关注,却鲜有发声。如今大不同,微博这种新型的互动方式,即时、便利、还无需成本,公众既获得了知情权,也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关键这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还能获知其他人对此问题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进步。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创新,传统媒体或者大众传媒方式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获得用户的关注和持续使用。中国之声在这方便确实做得不错,不光开通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还陆续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在微信平台上发布讨论问题,获得用户的语音观

6、点,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在节目当中进行播放。当受众的发声权得到尊重,大家自然愿意持续关注。但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仅仅是依靠形式的新颖就想留住用户,似乎有点困难,因为任何新形式都会有成为旧形式的时候,借助外力始终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中国之声作为权威的广播平台,其新闻的新鲜性、及时性和争议性都使其能够饱受关注,深刻的评论和尖锐的问题也成为其一大特色,新的媒体形式只是为它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多用户的大门,真正抓住用户的还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网络时代的大众传播,能够选择新型的媒体平台与公众沟通,既是对公众的尊重,又是对自身的提升。而公众对这种新型的方式

7、自然是喜闻乐见,既是自己闲暇时的娱乐消遣,同时也是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是传媒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大众媒体,固步自封只能停滞不前,而不断充电,紧跟潮流才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