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ppt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ppt

ID:50918363

大小:2.03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3-15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ppt_第1页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ppt_第2页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ppt_第3页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ppt_第4页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任何社会都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社会学必须考察:人是如何从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个体的人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第三章人的社会化本章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化的条件和基本内容,了解社会化的过程,要求学生能联系自身正确看待人的社会化。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社会化的类型、理论、影响社会化的条件,以及社会角色的类型,其中难点是社会化的理论。思考题名词解释:社会化、角色集掌握社会化的类型掌握库利和米德的社会化理论熟悉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简述社会化的途径理解不同的角色类型社会角色的失调包括哪几种情况主要内容

2、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第二节社会化的内容、过程与途径第三节社会角色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与研究角度二、社会化的类型三、社会化的意义四、社会化的条件一、社会化的涵义与研究角度涵义——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狭义和广义研究的发展)研究社会化的角度(文化、人格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角度)二、社会化的类型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即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正确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预

3、期社会化——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大多发生在青年时期。发展社会化——亦称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式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可分为中年社会化和老年社会化。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可分为主动再社会化和强制性再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指晚辈传授文和知识给长辈。三、社会化的意义从个人角度分析1、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从社会角度分析1、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行2、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4、3、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四、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个体生物基础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你认为社会化内外部条件有哪些?哪个更为重要?讨论(一)个体生物基础条件特殊生理条件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的需要(二)外部环境条件家庭学校同龄群体职业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家 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机构为儿童的情感培养创造了条件可以使儿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对象,不单指未成年子女,也包括其他所有的家庭成员学 校具有组织严密的特点具有教化内容全面系统的特点具有群体、规范、系统、严格的特点同龄群体(同辈群体)成员可独立自由选择自己的朋友和伙伴是个体间交流的

5、理想场所可以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职业群体个人可以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可以学会处理职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可以促使成员在心理、思想、态度方面成熟,实现自我理想和社会价值大众传播媒介是开放性传播,为人们提供信息,接受者可自由选择无强制性是有控制的具有非常形象的特点默多克第二节社会化 的内容、过程与途径社会化的一般内容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途径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一、社会化的一般内容学习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确立培养自我观念和人生目标促进个性的形成培养社会角色二、社会化的过程(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人

6、格”就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在做出行为之后,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3)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作出下一步反应。镜中我——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认为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社会化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

7、阶段、博弈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到能够扮演普通的“一般化他人”的角色的演进过程。对库利、米德的评价:对现代社会学有较大影响,但两个理论对社会现实的想象比今天所真正面对的现实要简单得多。如,库利就没有充分关注初级群体之外那些迅速出现的社会力量对自我的影响,米德关于一般他人的概念,同样没有注意到今天的多元社会现状。3、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主要关注是更为“理性”的自我世界,他的发展模型是以中产阶级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没有考虑社会阶级、种族群体等的影响,因而有失偏颇。他的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