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平均数教案.doc

梯形,平均数教案.doc

ID:50953986

大小:471.8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08

梯形,平均数教案.doc_第1页
梯形,平均数教案.doc_第2页
梯形,平均数教案.doc_第3页
梯形,平均数教案.doc_第4页
梯形,平均数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梯形,平均数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城学校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9.3梯形(第一课时)备课人:邱君19.3梯形(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梯形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了解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2.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3.增强主动探索意识,发展合情推理思维,体会逻辑思维训练在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及关键1.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2.难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是否需要课件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梯形概念.【观察】图1中,有

2、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图12.画一画:在下列所给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思考】(1)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讨论结果:和其中一边平行并截其它两边。(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讨论结果:图3和图4可以得到等腰梯形。图2图3图4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强调: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②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5):底、腰、高.(2)等腰梯形(图6):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3)直角梯形(图7):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图5图6图

3、7教师心得湖城学校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巩固认知,推进理解1.做—做——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思想).在一张方格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问题一】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画图并通过观察猜想;【问题二】 这个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结论: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是对称轴.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三、顺势利导,推向高潮例1如图8,延长等腰梯形ABCD的腰BA与CD,相交于点E,求证:△EBC和△EA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明△EBC和△E

4、AD是等腰三角形,证明∠B=∠C,∠EAD=∠EDA.例2(补充)如图9,梯形ABCD中,AD∥BC,∠B=70°,∠C=40°,AD=6cm,BC=15cm.求CD的长.分析:设法把已知中所给的条件都移到一个三角形中,便可以解决问题.其方法是:平移一腰,过点A作AE∥DC交BC于E,因此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由已知又可以得到△ABE是等腰三角形(EA=EB),因此CD=EA=EB=BC—EC=BC—AD=9cm.例3(补充)已知:如图10,在梯形ABCD中,AD∥BC,∠D=90°,∠CAB=∠ABC,BE⊥AC于E.求证:BE=CD.分析:要证BE=CD,需添加适当

5、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其方法是:平移一腰,过点D作DF∥AB交BC于F,因此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则DF=AB,由已知可导出∠DFC=∠BAE,因此Rt△ABE≌Rt△FDC(AAS),故可得出BE=CD.图8图9图10四、随堂练习1.填空(1)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B=50°,∠C=80°,AD=a,BC=b,,则DC=.(2)直角梯形的高为6cm,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梯形的两腰分别是湖城学校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3)等腰梯形ABCD中,AB∥DC,AC平分∠DAB,∠DAB=60°,若梯形周长为8cm,则AD=.2.已知:如图11,在等腰梯形

6、ABCD中,AB∥CD,AB>CD,AD=BC,BD平分∠ABC,∠A=60°,梯形周长是20cm,求梯形的各边的长.(AD=DC=BC=4,AB=8)五、拓展练习1.填空:已知直角梯形的两腰之比是1∶2,那么该梯形的最大角为,最小角为.2.已知等腰梯形的锐角等于60°它的两底分别为15cm和49cm,求它的腰长和面积.3.已知:如图12,梯形ABCD中,CD//AB,,.求证:AD=AB—DC.4.已知,如图13,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DE⊥CE,求证:AD+BC=DC.(延长DE交CB延长线于点F,由全等可得结论)图11图12图13附:板书设计:19

7、.3梯形1.梯形的概念。2.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性质3.例题精讲。4.随堂练习。湖城学校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后反思:19.3梯形(第二课时)备课人:邱君19.3梯形(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判定方法2.经历探索梯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的推理能力.3.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严谨的表述能力,几何思维能力,体会逻辑思维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及关键1.重点:理解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2.难点:证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是否需要课件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