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柱教学设计改动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doc

棱柱教学设计改动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doc

ID:51114489

大小:1.32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8

棱柱教学设计改动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doc_第1页
棱柱教学设计改动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doc_第2页
棱柱教学设计改动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doc_第3页
棱柱教学设计改动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doc_第4页
棱柱教学设计改动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棱柱教学设计改动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第九章立体几何第五节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第一课时棱柱师生互动设计思路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幼师一年级学生。幼师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专业技能课,表现欲强烈,课上敢于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不足的地方就是不喜欢理科课程,甚至有的会有厌恶情绪。教法、学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学情教法1.直观演示法——借助实物教具,激发学习兴趣;2.讲授法——讲授相关概念,讲解解题过程;3.任务驱动法——课堂上学生带着任务自主探究新知。以学生为本,从课堂实际出发。学法1.观察归纳法;2.合作学习法。学法的选择要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优势,帮助学生克服不足之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2、第九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线面关系、线线关系;掌握了一些平面基本图形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对空间几何体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美术和教具模型的手工制作,这些都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棱柱的结构特征;2.掌握正棱柱面积和体积计算。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2.注重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制定:以知识技能传授的方法,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为出发点。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重点正棱柱的结构特征及相关的

3、计算。难点正棱柱相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回顾(约1分钟)1.直线与直线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如何判定?2.直线和平面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如何判定?3.平面和平面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如何判定?生活导入引发思考(约3分钟)1.观察观察每组三个不同形状的包装纸盒,观察多媒体上给出的几个不同形状的三维立体视图。2.思考这些多面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提示:考虑面与面的关系,考虑边与边的关系)3.共同特征的得出:(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2)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学生:采用学生抢答的形式,复述不完整的,同学补充

4、。设计意图:引出知识之间的衔接,为下个环节做铺垫。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由所学的知识过渡到本节课所学新知。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在课堂的开始,进行讨论,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讨论发言过程中,会出现有些表述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无关,对于正确的表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及时引导学生从边、面方面思考问题。设计意图:由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作为本节课的引入,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学过程建构概念(约4分钟)1.由棱柱特征延伸出棱柱的概念:有两个面平行,其余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互相平行的多面体叫做棱柱。(同学们手中的教具都

5、是棱柱)2.棱柱的相关概念(观察手中的教具)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棱柱的高;棱柱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叫做棱柱的侧面积;棱柱的侧面与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叫做棱柱的全面积。3.棱柱的表示方法和名称(1)表示棱柱时,通常分别依次写出两个底面各个顶点的字母,中间用一条短线隔开;如图所示的棱柱表示为,或简记作棱柱。(2)经常以棱柱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来命名棱柱;同学们手中的教具分别是4.棱柱的分类:斜棱柱——侧棱与底面斜交的棱柱;直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正棱柱是本

6、节课的重点,对正棱柱的性质特别强调)正棱柱性质:(1)、侧棱垂直于底面,各侧棱长都相等,且等于正棱柱的高。(2)、两个底面中心的连线是正棱柱的高。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棱柱是否为正棱柱?(1)底面是正多边形;(2)侧棱与底面垂直同学们手中的教具哪些是正棱柱?(同学们手中的三棱柱和六棱柱都是正棱柱,四棱柱是直棱柱)教师给出棱柱概念科学严谨的表述。对于棱柱其他概念知识,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教具,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自主讨论得出。学生记住对棱柱概念的科学表述,体会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性掌握与棱柱相关的概念,理解正棱柱的性质,特征。设计意图:记住并了解棱柱相关概念知识,传递给学生一种严谨的思维习惯

7、。教学过程自探索新知主(约16分钟)1.教师布置任务——研究正棱柱侧面积与全面积的求法。2.完成任务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借助课前准备的各种包装盒(正三棱柱和正六棱柱),自己动手把包装盒展开,根据展开后的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总结。3.讨论过程——为了节省上课时间,每一个小组分两拨学生,分别对两个正棱柱进行展开、讨论,然后再一起汇总出所有正棱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4.讨论结果——由最先完成的两组分别派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其中c代表底面周长,h代表正棱柱的高5.体积公式体积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