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的介入治疗_适应症与病例选择.ppt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_适应症与病例选择.ppt

ID:51172287

大小:8.49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3-19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_适应症与病例选择.ppt_第1页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_适应症与病例选择.ppt_第2页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_适应症与病例选择.ppt_第3页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_适应症与病例选择.ppt_第4页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_适应症与病例选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_适应症与病例选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心病的介入治疗——适应症及病例选择单位:由Julia制作时间:2018年5月27日目录contents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发展历史1231982年Kan首先应用球囊扩张导管对先天性PS进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PBPV)。1984年Lababidi报告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80年代中期国内广泛开展。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典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跨瓣压差>50mmHg;各年龄均可,2-4岁为佳。外科手术后再狭窄明确的适应症典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跨瓣压差<50mmHg但>3

2、0mmHg,合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显示右心室肥大,行右心室造影可见瓣膜狭窄射流征。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狭窄重症肺动脉瓣狭窄并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4相对的适应症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可用单球囊/双球囊法/双叶球囊法/超大球囊法。球囊/瓣环直径比率1.2~1.4。对发育不良型的肺动脉瓣狭窄应选择的球/瓣比达1.4~1.6。对重PS要用球囊导管从小到大的直径逐渐扩张。方法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前后成功标准:跨瓣压差下降>50%。疗效:文献报道疗效显著,肺动脉跨瓣压可下降75%以上。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明确适应证典型主动脉瓣狭窄,心输出量正常时经导管检查跨主动脉瓣压差≥50mm

3、Hg,无或仅轻度主动脉瓣返流。相对适应证重症新生儿主动脉瓣狭窄;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发育不良型主动脉瓣狭窄;纤维肌性或管道样主动脉瓣下狭窄;单纯主动脉瓣上狭窄。适应症非适应症成功标准:主动脉瓣压差下降≥50%。疗效评价:即刻疗效:与外科手术切开相当;长期随访:与PBPV不同,再狭窄率高,生存率未改善。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获得性或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5cm2Wilkins超声积分≤8分二尖瓣狭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不宜外科手术者二尖瓣狭窄合并妊娠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者经食道超声证实无左房血栓者PBMV/二尖瓣外科分离

4、术后再狭窄二尖瓣狭窄合并其他可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适应症PBMV的病例选择未成年人的PBMV合并其他瓣膜病变未成年人的瓣膜条件一般较好,钙化轻,多为交界粘连,合并的肺动脉高压亦为可逆。PBMV效果好,操作也无特殊之处。注意点是病情易反复,应加强抗风湿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同时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不影响;中重度换瓣。肺动脉瓣狭窄:同时扩张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不影响,PBMV后多可减轻。三尖瓣狭窄:同时扩张三尖瓣关闭不全:不影响,PBMV后多可减轻。有限资料表明:妊娠患者PBMV可取得满意效果。为避免妊娠早期射线对胎儿的影响合妊娠晚期膈及上抬对操作带来的影响,这类

5、患者应在妊娠5个月后PBMV。妊娠合并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主要用于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后再狭窄12PTA肺动脉分支狭窄球囊血管成形术一般选择球囊直径为肺动脉分支狭窄直径的3~4倍。成功的标准跨狭窄部收缩压差较术前降低≥50%。肺动脉分支狭窄的球囊扩张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多,危险性大。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主要用于肺动脉狭窄,外科术后的血管狭窄,与球囊扩张成形术结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经导管血管堵塞术:适用病种: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如先天性肺动静脉瘘、冠状动静脉瘘;系统循环—肺血管侧支循环;动

6、脉导管未闭;外科姑息分流术后。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经导管血管堵塞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A1967年Porstmann等经心导管应用泡沫塑料堵塞动脉导管未闭,现已趋于淘汰。海绵塞法B8O年代以后在临床上试用1000多例。可适用于PDA内径2~9mm,体重>5kg者。由于残余分流率较高,并可导致严重的溶血发生,目前已不再使用。Rashkind双面伞法90年代以后在临床试用。因残余分流率较高,而且补片易移位或折叠。国外一些国家也已不再使用。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D有Cook公司的PDA堵闭可控制释放弹簧圈及德国PTM公司的PDA可释放“哑铃状”螺旋形弹簧圈。适用于P

7、DA内径<3mm者。弹簧圈堵塞法E97年才在临床上用的新方法。其优点是装置较精致,可通过较小的鞘管经静脉系统操作,比较安全,如果病例选择恰当,堵塞PDA的效果很好。Amplatzer法历史回顾CPorstmann法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Sideris房缺封堵法弹簧圈封堵法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Amplatzer封堵法10mm10-88mm8mm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Amplatzer法左向右分流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的PDA;PDA最窄直径≥2.0mm;年龄:通常≥6个月,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