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桃花心木.doc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桃花心木.doc

ID:51194588

大小: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桃花心木.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桃花心木.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桃花心木.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桃花心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桃花心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桃花心木》,一齐来读课题。2、质疑: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呢?翻开课本第七英,你能快速地课文中找出来吗?预设:第2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教师出示课件。3、师:找得很

2、准,同学们很会读书。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桃花心木。(出示桃花心木资料)这就是桃花心木,它原产美洲,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树。在咱们中国有广泛种植。它树高可达15米,因此常用作行道树、庭园树。同时,它也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可以用来制作高档家具、乐器等。4、阅读了这些资料,咱们能读出桃花心木的特点吗?(指名学生朗读。预设:你读出了桃花心木的“高大”,你读出了桃花心木的优雅……)5、师:(出示树苗照片)再来看看这张图片,你知道这又是什么吗?对,这是桃花心木的树苗。种树人是怎样把这仅及膝盖的树苗培养成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的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

3、读课文,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的时候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会读。如果哪些地方读起来不顺畅,就回读一遍或多遍,努力把课文读通顺。听明白了吗?6、学生自读课文。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质疑。1、出示课件,学习生字新词。师: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不教,哪位同学已经会念了?(指名学生读生词)介绍一下经验。齐读生字词。2、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解难。师: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你对他的做法有什么疑惑?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学生汇报交流。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的句子(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

4、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2)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3)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三、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1、一般人种树都要按时给树林浇水、施肥、除草,可他却有闲功夫喝茶聊天,这是为什么呢?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预设:(1)种树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2)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2、质疑:(出示12自然段)a.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段话,种树人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笑着说?(对自己种树的经验非常自信)b.这段话中的“不确定”指的

5、是什么?你能在课文中找答案吗?预设:前一个不确定是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后一个不确定是自然界中的不确定。正因为有了种树人的不确定,才使得桃花心木苗适应了自然界的不确定。(这一部分学生自由谈)3、原来种树人有意制造了不确定,是为了让桃花心木适应自然界的不确定。难怪他对他的做法那么自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4、再来看看第二段话,种树人是怎么说的?(语重心长)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你来语重心长的读一读。5、引导评议:他读得够不够语重心长?谁能读得再语重心长一些?(若学生读得不到位,教师加以引导并范读:语重心长这个语

6、重,我们要重读哪些关键词才能达到心长的效果呢?)6、小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会拼命扎根、自己汲水生长的树即使暂时在种树人的照料下生长得很好,将来还是会枯死。原来,种树人一系列的奇怪举动蕴藏着他的良苦用心。我们一齐来语重心长的读一读。四、精读课文,潜心领会人生哲理和文章写法。1、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2、质疑:这段话中,也有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3、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对人生的不确定,人又该怎么做?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确定时,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人呢?

7、5、学生汇报资料,老师相机出示霍金等人物的图片。预设:所以,不只树,霍金……张海迪也是这样……刘翔也是这样……6、除了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呢?又该怎么做呢?7、是啊,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林清玄告诉我们——(指课件,生齐读);我们的老师也这样教导我们——(齐读)爸爸妈妈依然鼓励我们——(齐读)身边的朋友还会这样说——(齐读)8、同学们,这个道理你们还想听吗?读了这么多遍,你的感觉怎么样?9、师:再好的话听多了我们心里也会觉得很烦。我们会在心里说,我都知道了,你不要

8、再烦我了!让别人明白道理的关键不是在于说多少遍,而在于记在心里。再好的道理,再深刻的道理、再有意义的话,如果反反复复地就这么说,任何人都会觉得厌烦,这不奇怪。林清玄这么一位优秀的作家,也讲了这个道理,他为什么不会令我们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