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跨超长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与纠倾工程实例.pdf

单跨超长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与纠倾工程实例.pdf

ID:51248661

大小:164.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单跨超长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与纠倾工程实例.pdf_第1页
单跨超长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与纠倾工程实例.pdf_第2页
单跨超长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与纠倾工程实例.pdf_第3页
单跨超长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与纠倾工程实例.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单跨超长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与纠倾工程实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东建材2012年第5期施工技术单跨超长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与纠倾工程实例吴如军(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以东莞市正腾工业园厂区三A宿舍楼纠倾加固工程为例,提出运用《调整桩头荷载纠倾装置》专利技术配合射水冲砂技术在建筑物的纠倾工程中的合理运用,说明此方法纠倾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值得同类工程借鉴使用。关键词:单跨超长;纠倾;加固;调整桩头;射水冲砂1工程概况该建筑物基础为复合地基的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一2.15m,其独立基础置于水泥土搅拌桩上,搅拌桩直径位于东莞市正腾工业园厂区三A宿舍楼,长

2、60m,1000,每个基础由多条搅拌桩组成,搅拌桩设计桩长为宽10m,其独立基础置于多条水泥土搅拌桩上,搅拌桩14.5m,桩尖进入砂土中约l~2m。此外,建筑物1~18设计长度约14m,直径1000mm。建筑物建成后发生倾斜,轴上位置每轴也布置了二条搅拌桩,桩长9.5m(见图后变为扭曲,最大倾斜量为40cm,最小倾斜量为18cm。2)。2006年初,本工程采用《调整桩头荷载装置》专利技术配合射水冲砂技术对该建筑物进行纠倾,顺利将建筑物1.3建筑物场地勘察报告的地质水文情况扶正,恢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该建

3、筑物已使用至今无(1)耕植土:层厚0.40~1.50m,平均0.66m;任何变化。(2)淤泥士层:饱和,软塑一流塑。层厚2.40~1.1建筑物上部结构情况发生倾斜的六层建筑物于2004年1O月建成未交付使用,据业主介绍完成后的最初沉降观测,累计沉降差不大,建筑物向B轴稍微倾斜,但据2005年3月垂直度观测,建筑物向A轴倾斜,建筑物结构完好。加固纠倾前建筑物A轴与1轴相交处倾斜已达约48cm,与l8轴相交处倾斜已达约18cm,最大倾斜值达11.5%0o(如图1)。1.2建筑物基础情况图1六层建筑物倾斜状况

4、示意图.!:二■替-二.哥!T.-二.二=r1-r'-r:I===-,===●●uI=●==q2--’1r’_--1-r1,,1r1,'’’0’h,t、,、¨,\,、/--=、从,、/V、,一,目一▲·▲I▲▲..I.,,,_-’’-’.=一一⋯r一一,--’I‘--●●●-●---丑黄色95mK的搅拌桩L1硐协B∞L豫∞l:红色l45mK的搅拌桩图2搅拌桩布桩示意图75—施工技术广东建材2012年第5期11.0m,平均6.76m:以及该楼的基础结构形式,本工程采用加大承台结构和(3)粉砂层:饱和,松散

5、,稍密。层厚1.10--~14.00m,锚杆静压桩对该楼进行基础加固处理。为配合纠倾工平均6.96m;作,特将A、B两轴各独立基础连成整体条基,增加建筑(4)粉质粘土:灰黑色,主要由粉粘粒组成,饱和一很物的整体刚度,共布桩76条,桩长为12~14m,进粉砂湿,软塑,层厚0.90~9.80m,平均3.90m:层约1.5m,具体的压桩深度由现场压力表读数确定。(5)中砂:饱和,稍密为主,底部中密,层厚1_00~单桩承载力为60T。按2倍系数施工,即压力表读13.5m,平均6.70m。数为120T。(基础加固

6、布桩平面图4)(6)地下水位为一1.00m。3建筑物的纠倾过程)73-1初定方案——降水纠倾法~NN-t-由于建筑物向A轴倾斜,A轴沉降量比B轴大。本I.5f●●···骑砂●’●方案在B轴处将B轴迫降,使B轴沉降量约等于A轴,.5;;粉厦粘土满足建筑物的整体倾斜不大于4‰的要求。本方案是通过在B轴各桩位处做负摩擦力降水井.1..-.-......申砂抽水,降水井(井深<桩长1.5m)进入透水性较好的砂.5强风化掘岩层2~3m,通过抽水固结土体,使桩体下沉完成纠倾工作(降水井及观察井布置图6)。图3甲方提

7、供工程地质剖面图3.2调整方案——调整桩头荷载法2建筑物的基础加固3.2.1变更原因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建筑物所处的场地地质描述,在静压桩施工中,发现B轴交1-10轴在基础底部.JJ1Jfl。l。fl。fl。fJI8。fI’lr_rI_-,』——_-一一一一—_一一一I1.H..H。.I.I;l}lI48HHI。l口IlL00.jB00强∞.3B∞E均.;∞.,嘲.]瑚111111]1]图4基础加固布桩平面图建筑糖挟正建筑物抽水后观察井同埴沛———————_、淤泥降水井⋯一一、=l’l细砂l壅焦鳖_I图5

8、摩擦力降水井抽水纠倾机理一76一广东建材2012年第5期施工技术Ilr]IIIIIIIl。IlIl1_l'12__——上_一o要O0§垂.1..1I]l『]『_]『’『_]l__1I.1lI.1.IlI一求{¨H图6降水井及观察井布置图有约5~7m厚的粗砂层,A轴交10轴一18轴为3~5m3.2.2变更后的方案内容厚的粗砂层,由于粗砂层已成为较好的硬壳层且与搅拌本方案由于静压桩已施工完毕,通过对静压桩锁桩形成复合地基良好,而降水纠倾是对粗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