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多运动副间隙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doc

含多运动副间隙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doc

ID:51261658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0

含多运动副间隙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doc_第1页
含多运动副间隙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doc_第2页
含多运动副间隙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doc_第3页
含多运动副间隙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含多运动副间隙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含多运动副间隙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摘要:基于ADAMS软件的仿真平台,采用接触碰撞力模型和间隙摩擦力模型模拟含间隙运动副,并以曲柄摇杆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多运动副间隙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含单运动副间隙对机构速度影响不大,使加速度产生波动;含双运动间隙会加剧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加速度产生更大的波动,更加接近与机构的真实运动情况,为机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关键词:多运动副间隙曲柄摇杆接触碰撞摩擦仿真中图分类号:TII1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094-021引言机构中运动副间隙的存在会破

2、坏机构的理想运动模型,降低机构的运行精度,增加了运动副Z家摩擦碰撞的几率,从而引起冲击载荷,同时产生振动和噪声,这对机构的效率和寿命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高速、重载、精密机械和航天工程的快速发展,对机构运动的精确预测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机构间隙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机械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当前对运动副模型的建立分为三类:(1)连续接触模型:由于运动副元素间分离、碰撞的时间特别短,可假定运动副始终处于连续接触状态。(2)二状态运动模型:只考虑运动副接触和自由另种状态,加入运动副元索接触表面弹性和阻尼。(3)三状态模型:考虑运动副元素接触、分离

3、和碰撞三种状态。2间隙运动副模型的建立由于运动副间隙的存在,轴与轴套的中心区产生偏差,从而产生摩擦和碰撞。在机构运行过程中,轴与轴套包括三种运动状态:分离、碰撞和连续接触。轴与轴套的关系:其屮Ri轴套半径,Rj为轴半径,屮心距为e,轴与轴承的间隙用其半径之差来描述:r二Ri-Rj。当e-时,轴与轴套处于自由状态;当e-r>0时,轴与销轴产生碰撞。当轴与轴套碰撞时,英受力可以分解为切向摩擦力FT和FN法向碰撞力。ADMAS屮用冲击函数法来求解两者在碰撞时的作用力和运动规律,将物体的碰撞等效成一个非线性弹簧阻尼器模型。冲击函数表达式为:其中:

4、K为刚度系数;为碰撞深度;碰撞指数n表示材料的非线性程度,金属材料一般去1.5;阻尼系数是的阶跃函数,由Step函数确定;cmax一般取值为刚度系数K的0.1〜1%;dmax一般取推荐值0.1mm。摩擦力Fn取决于作用于物体上的正压力和摩擦系数。止压力由式(1)得到,摩擦力系数由动摩擦系数d与静摩擦系数s综合而得,由实验数据得知,一般取d为0.1,s为0.3。3含多运动副间隙的四杆机构动力学仿真零件材料为钢材,曲柄尺寸为240???浚??宋?70???浚?「宋?90???浚??罠?50???浚?斩认凳?=4.091??5N/mm,最大阻尼

5、系数cmax=409N?s/m,杨氏模量E=207Gpa,泊松比vi二0.29,曲柄的转速为w=720rad/s,分别在曲柄和连杆、连杆和摇杆之间的运动副上加上运动副间隙,在ADMAS中仿真。3.1曲柄和连杆之间运动副间隙对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间隙r取0.6mm时对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与理想机构进行对比,取连杆为研究对象,有实验得知,运动副间隙对连杆的速度影响不大,对机构的动态特性影响不人;但是通过图1可以明显看到,运动副间隙对连杆加速度影响比较明显,加速度出现很大波动,尤其是在运动开始阶段,加速的有巨大的波动,在机构运动开始阶段,轴与轴

6、套处于分离状态,机构的突然加速是轴与轴套产生猛烈的撞击,从而使连杆加速度有一个突变,随后逐渐进入平稳状态。3.2曲柄和连杆、连杆和摇杆都含运动副间隙对机构的动力学相应的影响两个间隙r都取0.6mm,对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由实验可以得知双运动副间隙会使连杆的速度产生一定的波动,其明显大于单运动副间隙对机构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双运动副间隙所产生的加速度波动也更加的复杂,由于双运动副间隙的耦合,机构动力学响应的不确定性更大,更加趋近于机构实际的运动情况。4结论通过运用ADMAS软件对曲柄摇杆机构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模仿真分析,对比其动力学响应

7、特性,我们发现:(1)间隙的存在会对机构的运动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运动副间隙对机构的速度影响不大,但是其会使机构加速度产生明显的波动,大大增加加速度幅值。(2)随着运动副间隙模型的增加,机构的速度变化增大,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同时加速的波动也人大增减,幅值也加人,运动特性更加复杂,能更加确的预测机构的实际运动情况,为机构的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参考文献:[1]白争锋,赵阳,赵志刚•考虑运动副间隙的机构动态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11(30):17-21.[2]郭杏林,赵子坤•含间隙柔性曲柄摇杆机构动力学分析[J]•机械强度,

8、2010,32(6):905-909.[3]龙凯,程颖•齿轮啮合力仿真计算的参数选取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2,19(6):87-88,91.[4]DubowskyS,GardnerT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