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doc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doc

ID:51305980

大小:175.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0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doc_第1页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doc_第2页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doc_第3页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doc_第4页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判定、以及描述 关于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判定、以及描述等内容既是高中地理的核心基础知识之一,也是能够体现学生基本能力的热门考点之一。通过对近些年来的各级、各类试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常见的判定地形类型及其特征的方法和依据主要有以下五种命题形式。  一、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及比例(以什么为主,一般不超过两个、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势特征(地势变化、相对高差大小、山脉走向);特殊地表形态(沙地、沼泽、岩溶地貌等);沿海的一般还要描述海岸线的曲直等,  等高线本身就是反映地

2、形本质特征的,因此在试题中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来命题是最常见的。这类题型的突破关键在于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特征: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密度不大;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顶部较稀疏;    盆地:等高线形状大致呈闭合状态,周高中低。有些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地区会省略多条等高线,使其看似稀疏,实则十

3、分“密集”。有时会被误认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养成良好的等值线地图的阅读习惯和步骤即:  一看数值范围,并确定等高距;二看形状;三看递变规律;四看疏密;五关注特殊点,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09福建文宗)解析:首先看两地等高线均呈闭合状态,且海拔高度均大于500米;但A处顶部等高线稀疏,且面积较大说明顶部地表比较平坦;边缘密集说明边缘较陡,因此确定其地形类型为高原;  B处顶部面积小,且等高线密集因此B地为山地。  试题要求指出地形特征,我们只需答出地形的类型以及地势的分布特点即可。图中的中

4、部等高线在200米以下,且分布稀疏,因此中部为平原。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答案:  地形类型:A地为高原、B地为山地 参考答案: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为西北、东南两面高,中部低,起伏大。2012福建高考:描述该区域地形特征:北部以山地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比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比较弯曲,多岛屿。第二、依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推测地形特征。如何依据等温线的分布来推测地形的特点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等温线与地形的关系:   ①一般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②等温线数值变化反应地

5、势的变化;  ③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可反映地表的坡度状况;  ④陆地上的等温线发生弯曲变形多是受地形影响,且等温线的延伸(凸出)方向与地形的走向大致一致。 第三、依据河流水系特征推定地形特征  我们应该知道,河流的流向以及干支流等水系的分布特点是由地形、地势决定的,因此可以依据河流的流向和水系的分布特征来推测地形、地势的特征:四、通过文字叙述推测地形地势特点。  例:甘肃省民勤县历史上曾是一片泽国,因石羊河冲积而成。而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从东、北、西三面合围民勤。据此判断石羊河的流向是  A.自北向南  B.

6、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东向西  解析:石羊河的流向是由地势决定的。由材料可知水乡泽国的消失是沙漠侵吞的结果,而沙漠肆虐又是由水资源枯竭引起的。石羊河是一条内流河,水资源的枯竭应该是从下游开始的。巴丹吉林沙漠从东、北、西三面合围说明河流上游在南部,地势是南高北低,河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答案为C。 五、采用其它类型图进行命题。近些年的试题中不断出现景观图、煇渲图等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特征全面的“描述”,在实际考试中答案未必要求面面俱到,要因题而变否则不但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还有可能出现偏

7、差。如何做到因题而变呢?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是看题干的设问要求是什么?因为“阐述”包括多层面的含义,每个层面的答题要求不同,采分点自然也就不同,有的答案只有几个字、一句话,有的则要答出很多条,这就要看题干中的设问是怎么要求的了。设问要求是用行为动词来体现的,常见的行为动词除了“描述”之外还有“指出”、“说出”、“简答”、“简述”、“说明”、“分析说明”、“概括、归纳”、“简析”、“比较”等等;二看材料所给的信息有什么?材料所给信息一般都是试题的采分点不能忽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