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教学设计.doc

《采菱》教学设计.doc

ID:5135286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采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采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采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采菱》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第七册音乐《采菱》教学设计教师:王凯文一、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二、教材分析:      .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

2、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   2、知识目标:、学习歌曲,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技能目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并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采菱》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三、教学内容:     歌曲《采菱》四、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一)、学习表演《采菱》【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寓教于乐】1、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

4、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2.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3.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4.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

5、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5.小结:水乡一景。(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

6、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完美结课】    教师总结下课【教后反思】     这课的知识点是“切分节奏”我把他作为课前的节奏练习,先让孩子们感受这种节奏的感觉,带着他们拍一拍,学生在歌曲中就更容易唱好这个节奏了。      学生能很好的唱准歌曲的节奏,重点和难点都能很好的掌握,并且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每个班的孩子都很

7、喜欢这首歌曲,很愿意演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