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doc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doc

ID:51353777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doc_第1页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谈起初中文言文教学时不能说授人以方法,只能说浅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想法和做法。因为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多半是老师讲,学生听。尽管这种传统的教法有它的优势。但整个中学阶段几十篇文言文用同一种方法,套同一个模式难免乏味。况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难易、深浅之分。困难的、深奥的由老师讲、学生听;容易的、浅显的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一讲给学生听不可。还有不同的年级知识结构也不一样,如果说初中低年级同学刚接触文言文时,老师逐字逐句讲解还有必要的话,那么高年级的学生学文言文时,就没有必要让老师一味地讲下去了。或许出于这样的粗浅认识,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围绕“以教师为

2、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尝试了一些做法。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教学“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地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全部挖掘出来。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可以进行以下教学设计。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例如: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温故知新——《(论语)十则》、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等等,因为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因此会对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

3、章比较感兴趣。也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储备来引入课文,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地理知识中的长江三峡导入《三峡》,用风景名胜中的“四大名楼”导入《岳阳楼记》等。二、注重文本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通过诵读、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就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出来了。诵读越多,越能触类旁通。如学生在诵读《岳阳楼记》时,要领会洞庭湖胜景、岳阳楼阴

4、冷、晴明景象等画面的意境,要求学生边诵读、边意会,力求使自己沉浸在文中所创充的意境中,读出感情、读出气势,那为下文的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也作下了铺垫。三、解读文言文本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一提。在教学中教师最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让学生背翻译;二是教师通篇包讲。所以要解决我们目前存在的教学中重点要讲的是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

5、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或使学生进行常用词的积累,或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例如在《小石潭记》一文中“而”“差”等是一词多义,“凄”“寒”等又是词类活用,“全石以为底”是个倒装句,诸如此类的词和句就应该重点讲。在重点讲了特殊的字和句之后,学生就能较完整的读懂课文,也就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四、培养迁移能力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而且在前几年的省中考题中也会常见课内外

6、文言文对比考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小石潭记》一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可翻译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在理解白话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教学,让学生根据意思用自己的文言文来交流,这不是更使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了吗?再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等等。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这样语文教学不是教会学生死记硬背,而是

7、要把知识教“活”。以上就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粗浅的看法,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一定会为生动活泼所代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