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

ID:51386156

大小:45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3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_第1页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_第2页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_第3页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_第4页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工程概况21.1工程施工范围2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1.2.1地形地貌21.2.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21.2.3隧道围岩41.2.4水文地质情况51.3周边环境52、监测依据63、施工监测63.1监测H的63.2监测内容63.3监测点布置与监测方法73.3.1沉降监测(地而及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73.3.2拱顶沉降监测83.3.3水平收敛监测93.4.4支护内格栅钢架监测93.4.5围岩与喷层间的应力94、施工监测管理94.1监测信息反馈控制标准及监测频率94.2监测信息反馈程序101、工程概况1.1

2、工程施工范围本标段暹岗站〜萝岗站盾构区间隧道左线在接入萝岗站前约90m范围内(ZDK39+126.851〜ZDK39+216.1),主要在<9H>微风化花岗岩中穿行,局部为<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设计采用矿山法开挖+喷锚初支+盾构空推拼装管片的施工形式:由以锚杆、钢筋网、钢架及喷射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外层初期支护和钢筋混凝土管片内层二次衬砌组成c1065.65亦1061.577m左线矿山法隧道位■示意图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2.1地形地貌本区间线路在开创人道下穿越,沿线建(构)筑物较少。本区

3、域为丘陵地貌,沿线为剥蚀残丘和丘间冲沟相间,因道路等工程建设,原地貌大多经过挖填。木段矿山法沿线地面标高约为32.57米°1.2.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本区间左线矿山法隧道洞身主要穿越全断面〈9H>微风化花岗岩,局部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位于矿山法隧道两端,隧道洞身上部为<5H-2>花岗岩残积土、下部为〈91【>微风化花岗岩);矿山法隧道上方依次为〈91【>(全断面地段)、〈611>(全断面地段)、<5H-2>(上软下硬地段)、<4一3>、<l>cQ?厂50Q+029.93弋MPovjjc<4一3>Q"c5H-2>

4、十25.27S.97U5++<5H-+14.43/十+十十+4-4-+MF22HL-564U1++气十++++■+++-+++++MF2Z3-XL-54+4lc=56.7MPo/V<9H>/>十4-十4-*-3^3-3」..和54/+a+4-+•+5H-2三穴h'MF223YL7IToi<1>2曲也-曲32.77fc=54.2MPo+N+s「9d+62〔z/20.2118.8116.5Mr2Z3-XL-6jj賞n/Q?”41MF2ZJ-LG-O23T^图2左线矿山法隧道地质情况示意图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

5、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第三版)的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和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和性质、风化状态等,将六号线二期工程沿线岩土层划分为九大层,矿山法段隧道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本段人工填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色、灰褐色、褐红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屮粗砂、碎石等,杂填土则含有砖块、栓块等建筑垃圾或牛活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本层分布广泛,沿线地段均有揭露°本层在图表上代号为2)坡积土层(Q3dl)呈褐黄色、灰黄色、褐红色

6、等,主要由粉质粘土、粘土组成,含少量砂粒,局部为稍密状粉土,主要呈可塑〜硬塑状。在图表上代号为3)残积土层(Qel)由花岗岩风化作用而形成风化残积土,黄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褐色、黑褐色等色,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己风化成土状,可见较多细片状黑云母,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屮粗砂、砾石。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根据室内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和野外鉴别结果,在木线路内,其风化产物主要为砂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其中局部夹有粘性土,现将各残积土层分述如下:a•可塑状花岗岩残积土层主要由砂质粘性土组成,含风

7、化残留石英颗粒,呈可塑状。在图表上代号为b.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组成物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局部为砾质粘性土及粘性土,呈硬須〜坚硬状。在图表上代号为Y5H-2>”。4)花岗岩全风化带(H穴)呈黄褐色、褐灰色、红褐色、黑褐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花岗岩碎块。在图表上代号为Y6H>”。5)花岗岩微风化带(口疔)呈浅灰色、灰色等,屮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断口处新鲜,节理面稍被铁染,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

8、。在图表上代号为1.2.3隧道围岩本区间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花岗岩残积土及全、强、屮、微风化花岗岩在隧道底板、边墙、拱顶均有大量分布。微风化花岗岩为II级围岩,岩质较好,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RQD值为50〜100%,隧道采用A型断而支护。花岗岩残积土层富含地下水,为VI级围岩,呈松散或松软状,隧道开挖后遇水极易软化坍解,隧道浅埋时易坍塌至地表,隧道采用B型断而支护。1.2.4水文地质情况本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