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伤仲永[人教版].ppt

初一语文伤仲永[人教版].ppt

ID:51431658

大小:10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22

初一语文伤仲永[人教版].ppt_第1页
初一语文伤仲永[人教版].ppt_第2页
初一语文伤仲永[人教版].ppt_第3页
初一语文伤仲永[人教版].ppt_第4页
初一语文伤仲永[人教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伤仲永[人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伤仲永 王安石张银萍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学习目标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意;㈡了解文言虚词“之”“于”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情况;㈢理解作者的思想

2、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㈣熟读课文并能背诵。整体感知㈠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㈡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混然众人矣”。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揣摩(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

3、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揣摩(二)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3.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采用了议论的形式“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㈠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㈡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动手做一做之①

4、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 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于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拓展你从方仲永的经历得到哪些启示?说说你的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