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

ID:51456665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_第1页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_第2页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屮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Z外,其最为显着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來的高科技信息社会屮,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木文结合自己十儿年教学实践,谈谈在

2、数学教学屮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一、创设思维悄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欲在数学教学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业里士多徳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稈。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rh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屮,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稈,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屮,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

3、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复数的引入时,可先让学生解这样的一个命题:已知:a+=l求“2+的值学生很快求出:a2+=(a+)2-2=-l但又感到迷惑不解,因为a2>0,>0,为什么两个正数的和小于0呢?这时,教师及时指出,因为方程a+=l没有实数根,同学们学习了复数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这样,使学生急于想了解复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数,使学生有了追根求源Z感,求知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又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为人刻薄吝啬,常常扣克在他家打工的人的工钱,因此附近村民部不愿到他那里打工。有一天,这个财主家来了一位年轻人,要

4、求打T一个月,同时讲了打工的报酬是:第一天的丁•钱只要一分钱,第二天是二分钱,第三天迅四分钱,以后每天的工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这个财主听了,心想这T钱也真便宜,就马上与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合同。可是一个月后,这个财主却破产了,因为他付不了那么多的T钱。那么这工钱到底有多少呢?[tl于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猜测结论。这时,教师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同时,告诉学生,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算出,这个财主应付给打T•者的工钱应为230-1(分)即1073741824分〜1073(力元),学生听到这个数学,都不约而同地“

5、啊”了一声,非常惊讶。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上两个例了说明,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是组织数学的常用方法。二、启迪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机智任何创造过程,都要经历由肓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验,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育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育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也就是育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布鲁纳指出:育觉思维的特点是缺少清晰的

6、确定步骤。它倾向于首先就一下子以对整个问题的理解为基础进行思维,茯得答案(这个答案可能对或错),而意识不到他赖以求答案的过程。许多科学发现,都是由科学家们一时的有•觉得出猜想、假设,然后再由科学家们H己或儿代人,经过儿年JLI-年共至上百年不懈的努力研究而得以证明。如有名的“哥徳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等。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屮应予以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屮,对学生的育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岀由育觉得出的结论。例如,有一位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他刚在黑

7、板上写上下面的题目:平面上有两个点(t+,t-)(t>o)与(1,0),当这两点距离最短时,t=—o有一位同学小声说道:t=l,老师问他为什么?那位学生只是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说不出所以然。那位老师让他坐下,并批评了他。实际上那位学生凭的是肓觉,首先直觉到:距离最短一t+有最小值->t=lo这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仔细推敲,找出理论依据。其实“追踪还原”出事物本来面目,便可解释为:如图所示,因为t+M2,所以动点P(t+,t-)位于直线x二2的右则,(含直线x二2本身),t=l时,对应点P'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