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研究——合肥地铁1号线望湖城站为例.pdf

盾构隧道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研究——合肥地铁1号线望湖城站为例.pdf

ID:51466205

大小:152.2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盾构隧道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研究——合肥地铁1号线望湖城站为例.pdf_第1页
盾构隧道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研究——合肥地铁1号线望湖城站为例.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盾构隧道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研究——合肥地铁1号线望湖城站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盾构隧道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研究——合肥地铁1号线望湖城站为例白洋崔蓬勃王庆磊(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地铁区间隧道多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地点集中在城市中心,建筑物间距密集,盾构隧道时常下穿建筑物。为保证施工安全,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关键词]盾构隧道;穿越;建筑物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7—0089一021工程概况合肥地铁1号线望湖城站盾构区间施工起讫里程为K1l+009.799~K14+152.612,含葛大店站和望湖城站两座车站,总建筑面积26037.85m2;太湖路站一水阳江路站一葛大

2、店站一望湖城站三个区间,区间掘进总长度5453.826m。2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分析2.1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的工程特点,依据工程质量、安全等要求,对施工难点、重点进行排查,具体有:(1)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倾斜、开裂和倒塌的风险;(2)地表隆陷引起道路塌陷或隆起的风险;’(3)近距离连续侧穿马鞍山路高架桥;(4)穿越南二环下穿桥(覆土仅4.5m)。2.2工程相应重点、难点分析对策(1)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倾斜、开裂和倒塌风险高。①盾构掘进前,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项监测方案,成立专业测量监控小组,认真细致地完成施工测量和施工监测,及时掌握

3、穿越建筑物沉降、倾斜、开裂等,以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②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查工作。③严格控制盾构掘进的各项参数。④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区间加固。(2)地表隆陷引起道路塌陷或隆起的风险。①合理控制盾构掘进参数。②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②盾构施工时控制好姿态,匀速推进,避免基金项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JYAl4—19)。推进误差,注意土仓压力的控制。③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监测,及时掌握区间地表沉降变化情况及规律,指导盾构施工。(3)近距离连续侧穿马鞍山路高架桥桥桩。①桥梁设计单位在桥桩设计时对距离区间隧道3m以内的桥桩大部分外面均已做有钢套筒

4、,且桩底标均已进人中风化层。②盾构施工时控制好姿态,匀速推进,避免推进误差,注意土仓压力的控制,避免对桥桩产生过大的瞬时压力,施工期对桥桩和隧道进行全面的跟踪观测和监测。(4)穿越南二环下穿桥(覆土仅4.5m)。①施工前,做好调查工作。②加强监测频率。③严格控制盾构掘进的各项参数,保证推进速度、控制好土压,匀速、稳步推进。⑤加强同步注浆、二次注浆的控制。⑥施工前编制好相应的预案,必要时对下穿桥进行封闭施工。3施工参数优化在盾构穿越建(构)筑物之前,做好穿越建(构)筑物的准备阶段,对前期施工的参数设定及地面沉降变化规律进行总结,了解盾构所穿越土层的地质条件,掌握这

5、种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推进施工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土压力控制:土压力控制应以保持切口前方土体稳定为目标,土压力设定值应以土体沉降监测数据为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来调节设定值。(2)同步注浆:主要通过沉降监测数据对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位置进行调整,优化同步注浆参数,控制好土体后期沉降。(3)推进速度:控制推进速度,保证匀速推进施·鞠.工。(4)成果分析:结合土体沉降监测数据及盾构施工参数数据,分析本段区间土体沉降变化规律,掌握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的各项施工参数。4穿越段施工技术措施穿越段分阶段控制4.1穿越前50m:穿越模拟阶段①穿越前,有针

6、对性的对作业班组进行交底,让每个作业人员了解建(构)筑物所处里程、地面位置、类型、结构等相关情况及控制重点,明确盾构穿越时的各项施工参数。②盾构掘进至建(构)筑物前50米时,需对刀盘、盾尾密封、螺旋输送机、铰接、密封油脂系统、注浆系统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修。③及时对盾构机的掘进姿态进行纠偏调整,控制在±20nllTl以内。④穿越前30米的地段作为过渡模拟段,完全模拟在建(构)筑物地面下推进时的盾构操作要求进行推进,加强土体变形观测,检验预定情况的施工掘进参数引起的地层变形程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⑤按照设计要求,对穿越段建(构)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增加监测频

7、率(10(/d)。⑥通过连续监测,盾构通过地段地表稳定后变化量(与初始值比较)最小时的最优盾构掘进参数。⑦根据前期施工总结,掌握每车渣土装满时所对应的千斤顶行程,从过程中严格控制隧道超挖及欠挖,使实际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值的98%一100%。⑧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配合比,确保浆液质量。根据前期施工总结,确定合理的注浆量及注浆压力,严格控制注浆质量。⑨采取合理措施防止盾尾漏浆现象:a.加大盾尾油脂的注入量b.合理控制盾尾间隙c.漏浆情况比较严重时,可在管片外弧面加贴海绵条⑩根据地面沉降情况,及时进行二次补浆。4.2穿越阶段’①穿越段严格采用模拟段施工参数进行施工,项目部安

8、排专职人员对施工参数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