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pdf

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pdf

ID:51467037

大小:377.8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pdf_第1页
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pdf_第2页
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pdf_第3页
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pdf_第4页
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建筑,第27卷,第l2期,2010年12月ZhejiangConstruction,Vo1.27,No.12,Dec.2010过江隧道泥水盾构过堤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AnalysisandControlonSurfaceSettlementWhenSlurryShieldisCrossingEmbankmentinThePeriodofUnder—riverTunnelConstruction徐云肖XYu—xiao(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浙江杭州310005)摘要:在盾构施工中,如何控制地层沉降,减少对邻近建(构)筑物

2、的影响,历来是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通过对杭州市庆春路过江隧道工程,采用大直径泥水盾构过堤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总结了影响大堤沉降的因素及大堤沉降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系列有效控制沉降的措施。关键词:隧道工程;泥水盾构;过堤;沉降;控制中图分类号:U45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3707(2010)12—0027—05越江公路隧道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改善交通,1工程概况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由于公路隧道多数为大直径隧道,在穿越江底时又受各种复杂的工程1.1概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影

3、响,特别是穿越江两岸大堤庆春路过江公路隧道北接杭州钱江新城庆春东时风险的控制是施工的关键。路(新塘路口),南接萧山钱江世纪城市心路。总长为本工程江岸大堤是杭州市及萧山区两岸平原重要4.18km;规模为双向四车道;工程由江北结构段、江防洪屏障,结构安全性能要求高,在过江盾构隧道施工中隧道结构段、江南结构段和两岸的接线道路及附属中,如何确保盾构机顺利穿越大堤,使大堤沉降、变形配套工程组成,各段的施工方法为:江北结构段长得到有效控制,由此,本工程采取信息化施工管理,并905m,为土方开挖;盾构隧道结构长1813.223m,其利用科学、合

4、理的监测方法,密切监测大堤的沉降,从中江中段为盾构掘进;江南结构段长l047.277m,为而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以下对盾构穿越钱塘江两土方开挖;隧道掘进沿线要穿越钱塘江江南、江北两岸大堤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并重点阐述沉降控制措施。岸防汛大堤。隧道工程线路平面布置见图1。图1隧道工程线路平面布置收稿日期:2010—06—18作者简介:徐云肖(1978一),女,浙江磐安人,工程师,从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28浙江建筑2010年第27卷设计要求:过江隧道东、西两线分别采用泥水平2大堤监测点的布控衡盾构机掘进,采用通用契型环管片,

5、即6标准块+2邻接块+1封顶块的分块形式,错缝拼装形成内径为针对盾构穿越钱塘江防洪堤的影响范围,即水10.3m的隧道,管片厚度为50em;管片宽度为2m;管平影响和垂直方向沉降影响。依据设计要求,再结片混凝土强度为C50;管片纵、环向分别采用高强螺合大堤的结构形式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确定合理栓连接。的监测点位的布设。针对大堤结构情况,监测断面东、西线盾构掘进分别从江南工作井始发,江北由原设计的间隔10m一个断面调整为5m一个断面,工作井为接收井。西线始发纵向坡度为一4.25%,江为增强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在南岸大堤顶路面上,将北纵向

6、坡度为3.10%;东线始发纵向坡度为监测断面按3m间距布设,即D14、D15、D16,具体布一4.00%,江北纵向坡度为3.25%。盾构掘进隧道段置见图3。与江南、江北防汛大堤关系见图2。2.1江南岸防洪大堤结构及监测点位布置隧道南岸防洪大堤为钱江确保线海塘,建成于2002年,防洪大堤按五十年一遇标准设计;结构为平台复合式斜坡堤坝,堤顶铺有沥青路面,堤顶宽7m;外侧(迎水面)设有挡浪墙,墙顶高程为11.17m;外坡侧改建为带有2m宽平台的复合式混图2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凝土灌砌块石护坡,堤脚设有钢筋混凝土护坡及小1.2工程与水文地质条

7、件沉井防冲刷保护。1.2.1隧道穿越江南岸大堤地质土层及水文地质江南大堤结构及大堤纵向监测点位断面见图3。沿线深度19.8m左右主要为饱和粉土、粉砂类。之下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工程性质差,属“软土类”,⑤一层粉质黏土、⑤一层粉质黏土多呈灰绿、灰黄色,力学性质和粘塑性自上而下由好渐呈一般;⑧一:层粉质黏土力学性质较差。⑦一~⑧一层由钱塘江古河道沉积形成,具上细下粗结构,均匀性略差。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孔隙潜水含水层赋存于上部②、③层粉性土层,与钱塘江水体水力联系密切,孔隙承压水赋存于下部砂及圆砾、卵石层内,实测承图3江南大堤结构及纵向监

8、测点位断面示意图压水标高为一2.5m左右,有水量大、强透水性等特点。2.2江北岸防洪大堤结构及监测点位布置1.2.2隧道穿越江北岸大堤地质土层及水文地质隧道北岸临江城市防洪堤为杭州市市区防洪确沿线深度13.5m左右主要为粉性土层。②一1保线。工程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